代龔曉華向駐華使館遞信 譚耕「糟糕的判斷」惹猜疑
聲譽受損 華人參政恐成審視焦點
【明報專訊】對於《環球郵報》報道稱,華人國會議員譚耕代表被控欺詐罪名的商人龔曉華,親手向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的官員遞交一封辯解性質信件一事,多倫多大學教授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判斷」(Poor Judgment),這也是因為譚耕的中國文化背景,使得他做出這樣有悖於加拿大政治規則的事情。
據《環球郵報》報道,2017年6月1日,譚耕作為龔曉華的中介人,向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使團副團長特蒙淑珍(Cindy Termorshuizen),轉交了龔曉華的一封書信。在這封龔曉華並沒有簽字的信內,龔試圖為自己在中國所面臨的一樁官司做辯解。
目前龔曉華正在被安省證監會、加拿大皇家騎警和中國公安部聯手調查。兩國執法部門指控龔涉嫌金融欺詐、擁有犯罪所得、洗錢和偽造文件等等,涉案金額約4.66億加元。他已在去年聖誕節前被警方逮捕,獲得保釋後將在本月31日再次過堂。
這封信後來被特蒙淑珍轉交給皇家騎警駐中國的聯絡官,而聯絡官則把信送回給加拿大的調查人員,如今該信已被安省證監會當作呈堂證供呈交法庭。
龔曉華在信中否認自己主導傳銷活動,並且承諾會與兩國的調查人員合作。他聲稱,自己在中國所從事的事業,「是合法的多層次營銷和直銷」,銷售的產品是保健品。
而安省證監會方面則表示龔曉華所經營的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但他卻向購買他的保健品的中國民眾,兜售他名下的一間製藥廠和私營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台」(台長為龔曉華)的股票,因此觸犯了證券法。
本報就此事聯繫譚耕議員,但至截稿時為止,他仍未有任何回覆。而之前在面對《環球郵報》的問詢時,譚耕以電子郵件簡短地回覆稱,「我只是代表多倫多北約克社區的一名社區成員轉交了一封信件。我不了解加拿大對這個人的任何調查,在這個問題上的推斷都是錯誤的。」
對於譚耕的解釋,多倫多大學加拿大研究計劃主任兼政治學教授懷斯曼(Nelson Wiseman)表示,這個解釋太無力。
「作為聯邦國會議員,譚耕首先要對自己選區的選民負責。就算他很熱心,願意去幫助不是他選民的龔曉華,尤其是在龔正在被加拿大執法機構調查的時候,向政府部門申辯,他也應該是把信遞交給加拿大國內的相關機構,而不應該跑去加拿大駐外使團遞信。」
「這樣的行為令人困惑。對此我的理解只能是,譚耕議員試圖在利用加拿大的外交機構向中國政府施壓,要讓中國政府停止對龔曉華的調查。如果目的真的是這樣,不但加拿大方面無法接受,中國政府也不會賣帳。」
懷斯曼教授認為,由於譚耕是加拿大第一位出生在中國大陸的國會議員,他所接受的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影響,可能遠大於譚耕所理解的加拿大文化和政治規則,才會做出這樣的「糟糕判斷」。
「在中國政府可能試圖影響加拿大政界的問題上,加拿大的情報部門已經高度關注,對加國的多位華裔政治人物加緊調查,而現在譚耕議員的這個做法,無異於授人把柄。」
華人時事評論員辛峰也認為,譚耕議員的行為很不合適,對加拿大政府的信譽,對執政黨的操守都是很大的傷害。
「他是第一位中國大陸背景的加拿大國會議員,很多人都盯着他的一舉一動。他現在這樣做,說得輕點,他是缺乏政治敏感;說得重一些,他沒有嚴於律己。大家都會想,譚議員和龔曉華之間,為什麼那麼親近?他們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再有大陸背景的華人要參政,就可能會受到更多不必要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