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不利環保 挖礦耗電多
【明報專訊】比特幣在投資市場發展神速,不少人猜測和辯論它對環境和氣候環保的影響。
比特幣是全球最流行的虛擬貨幣,近期大幅增值。它在2009年建立,是一種新的付款方式, 不受中央銀行約束。由於比特幣是靠「挖礦」(mining)方式增值,它的持續性受到經濟學家和環保分子質疑。
「礦工」使用電腦,進行複雜運算,驗證比特幣交易。這個程序要透過全球的電腦和伺服器,耗用大量能源。保證這些電腦運轉,要有電力,而電力依賴化石燃料,人們就有疑慮。有人估計,比特幣的能源影響,大過一個小國造成的影響。比特幣是一種數碼貨幣,不受銀行、政府約束。它的價值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飈升,去年12月底,一枚比特幣的價值達到大約16,500美元,去年3月的價值僅為1,000美元。這個價格波動大,12月初一度攀升到近20,000美元。
比特幣的存在不能脫離電腦,而電腦必須依賴電源,支持比特幣的電腦和能源量都在增加。
比特幣價值飈升,耗電量相繼攀升。礦工解答複雜難題,獲取比特幣,隨比特幣升值,就要解答更複雜的難題,需要更多電腦電量解決。
一些人估計,比特幣挖礦所需電力,60%在中國,而中國發電極度依賴煤炭。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也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電力來源,煤炭又是人為氣候變化一個重大因素。燃燒煤炭可產生二氧化碳,那是全球暖化的罪魁。
人們猜測,比特幣愈受歡迎,耗電量愈大,對環境的破壞會更大。環保組織Sierra Club緬因州主管布蘭德(Glen Brand)說,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發展,「威脅低能源、低碳經濟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