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依據《「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四川省近日印發了「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5個專項實施方案,分別給出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景區恢復提升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建和城鄉住房恢復重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當中提到則渣窪溝長海觀光平台計劃最快明年開放,而包括火花海、諾日朗瀑布等在內的九寨溝開放遊覽區於保障區內安全和接待能力恢復的前提下,有序組織遊覽,根據保護與修復的具體情況逐年增加面積。
據有關方案,景區恢復提升和產業發展方面計劃總投資31.56億元,將以維持和保護九寨溝與黃龍世界自然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為核心,研發遺產保護恢復新技術、新方法,探索建立遺產地保護管理新模式,維護遺產的完整性。
景區恢復與產業發展並行
據了解,方案將九寨溝景區分為生態保護區、封閉保育區和開放遊覽區3個功能區。
其中,生態保護區總面積588平方公里,為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封閉保育區總面積39平方公里,為景區的保護與恢復重點區,暫時不對遊人開放;開放遊覽區共225平方公里,將在保障區內安全和接待能力恢復的前提下,有序組織遊覽,根據保護與修復的具體情況逐年增加面積。
當中,2018年首先開放包括漳扎鎮、羊峒至樹正溝至則渣窪溝長海觀光平台兩岸約1公里和羊峒至扎如溝郭都寨附近兩岸1公里區域。而火花海、諾日朗瀑布和雙龍海研究制定一案一策的具體措施來恢復重建。
同時,黃龍景區分生態保護區和開放遊覽區2個功能區,生態保護區總面積1408平方公里,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的區域,禁止遊人進入;開放遊覽區總面積422平方公里,按日容量2萬人、年容量550萬人的規模進行遊人規模控制。
根據規劃,當地將以九寨溝景區觀光品質恢復提升和漳扎國際生態旅遊魅力小鎮建設為核心,深度開發中查溝、神仙池、甘海子、九寨雲頂四大旅遊觀光新空間,有效串聯松潘、若爾蓋、紅原、平武四大周邊主題旅遊大景觀,打造全域鑲嵌、星羅棋布的若干特色微景觀、微田園、微環境,構建起「1+4+4+N」的災區全域旅遊新格局。
力爭2020年旅收達120億
同時,深度挖掘大九寨旅遊資源,重點打造生態體驗、運動休閒、科普研學、民族村寨、虛擬旅遊五大旅遊新業態,開發自駕體驗、VR全景旅遊等十大旅遊服務新產品,在保護遺產地生態平衡、控制景區人流量的前提下,力爭2020年旅遊總收入突破12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