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學堂﹕潘國靈 寫作20年與終將消失的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20年,香港作家潘國靈一路走來,徐徐步入中年。如果生命像沙漏,止不住的是無盡的虛無與荒謬。他說:「如果本身是對生命很幻滅……很灰暗、悲觀的人,寫作會令你有生命力,不論是打開窗口去接觸人,會有動力去令你了解城市、人群,或聽自己內心的狀態。寫作最寶貴的是令這些事承接下去,是最重要的。」以下四條問題作引子,進入他的靈性文字世界。
文、圖:譚舒雅
鳴謝: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PROFILE
作家、文化評論人、大學講師。著有多本小說集、散文∕詩集、城市論集,如《靜人活物》、《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第三個紐約》、《消失物誌》、《城市學》等,2016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寫托邦與消失咒》,獲香港電台第十屆「香港書獎」(見頁4)。曾獲多項文學獎,2006年獲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遊學紐約及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
[語文同樂 第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