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可扣稅 初創憂生意反減 料大企業為優惠 或自行研發代外判工作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向私營機構提供首200萬元研發開支獲300%扣稅,餘額再獲200%的扣稅優惠,以鼓勵公司研發科技。有承接企業外判研發工作的公司擔心,此舉變相鼓勵企業減少外判,預料公司將減少兩成收入,呼籲政府在界定「研發開支」時可較為寬鬆,將「外判研發」列入可獲扣稅的「研發開支」。另外,有稅務專家表示現時稅務條例「過時」,未能配合政府創科發展計劃,呼籲檢討條例。創新科技局表示,正和其他部門研究符合額外稅務扣減的具體定義。
明報記者 李以莊
「揼石仔」經營 接外判補貼研發
畢業於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的鄭斌彬,2008年創辦Oursky,既研發產品,亦為企業提供科技研發、網絡顧問服務。2014年Oursky研發的音樂應用程式 Jamn,全球逾200萬人次下載,獲多個創科大獎,同年中,港大就政改推出「全民投票」系統被黑客狙擊,也是鄭的團隊出手維護系統,擊退黑客。然而,當後來者如電召貨車軟件公司GoGoVan、財金科技公司WeLab等,藉研發產品晉身「獨角獸」之列,Oursky至今仍是一邊承接外判工作,一邊研發自家產品︰一種供寫程式開發員使用的系統。鄭形容這個是「揼石仔」的經營模式:「自家產品較難讓投資者理解,我們唯有在其他地方賺錢,再投資研發。」
倡放寬「研發開支」定義 外判同可扣稅
現時Oursky每月有過百萬收入,承接企業外判工作佔總收入八成,當中不乏5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施政報告》提出為企業提供首200萬元研發開支扣稅300%,餘額扣稅200%的優惠,鄭斌彬認為,企業一定會「出盡其謀」以達扣稅目標,不排除部分企業會因扣稅誘因而自行研發,減少外判,預料Oursky藉外判工作的收入會減少約兩成。
其實,現時僅有生產力促進局、應科院5家公司及機構,可供企業外判工作後申請「研發扣稅」,鄭斌彬建議政府考慮把外判予私營公司的工作一併列為企業的研發開支,令企業可選用更高技術的研發,也令接外判工作的公司不受影響。他又表示政府若擔心扣稅優惠被濫用,不如減少扣稅額,再放寬所謂「科研開支」定義,讓更多人受惠,又不會令大企業「享最大優惠」。
創科局:研符合額外扣稅定義
創新及科技局回覆,正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研究符合額外扣稅的具體定義,會適時諮詢有關持份者和立法會,期望在明年第三季實施。
(創科系列‧之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