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領域 電腦難取代人腦
【明報專訊】安泓投資總監楊書健說﹐洽談生意要有耐性﹐又要細心,在簽署正式合約前,生意未算落實。
一般合作計劃都要經過好幾個階段,由提出方案開始,雙方決策者同意,隨後律師、合規部門、實務部門一一進場,逐步談妥細節﹐直到簽約,落實計劃,每一步都可能出錯。
再簡單的生意,都需要時間處理﹐經過政府和公司內部的各種程序。
楊書健發現,要測試一個人有沒有實戰經驗,最快的方法是看他是否掌握項目真正需要的時間。有時候,例如日本流行的四季限定啤酒,產品必須在某一個季節上巿,就更需要清楚了解主事者能否落實計劃,否則整個投資項目可能延誤、泡湯,投資要更小心。
分析師為上巿公司估價,一般都會估算未來幾年的收入或是現金流。這類估算,總要假設公司收入的增長能力,才能算出將來的收入。雖然金融碩士或特許金融分析師等課程,都會將收入增長拆成「內部增長」、「外部增長」等不同部分,幫忙分析師做出更精準的假設,但是實際上不少分析師都是大學畢業後直接入行,沒有在他們負責分析的行業服務,缺乏實戰經驗,沒見過項目如何延誤,如何出錯。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分析師擁有足夠數據,一般估算出來的利潤率不會偏離太多﹐但要掌握諸項目的落實時間,算出收入什麼時候到位,真的要看每個分析師的悟性。
楊書健指出﹐巴菲特經常說巴郡的最大競爭優勢,是他跟副主席芒格都有實務經驗,還有金融知識,因此估價的時候,可以了解對方提供的數據是否實在。
再漂亮的投資計劃,如果不能落實,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最終會有投資損失。所以價值投資專家,往往專注於三數個行業,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實務知識的重要。
分析師專心了解行業估價
近年金融科技逐漸普及,有數據甚至指出,從2005年起,分析師和交易員的數量已經減少一半以上。的確,在追求速度的領域,例如尋找短暫的價差,快買快賣以賺取回報,電腦當然比人手要快,因此這些服務全面電腦化並非壞事。分析師的工作重心,亦轉移到了解行業狀況為主,作出估價的假設。
這類工作,直到電腦能直接與人溝通前,都不能輕易取代人類。楊書健相信,未來電腦取代不少現有工作程序,而人類則會花時間解決更高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