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體制改革 為打勝仗
專家﹕重劃戰區軍種 遏前朝山頭遺毒
十九大召開,包括新華社、央視、《解放軍報》等官媒軍媒,陸續推出以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的紀實系列報道,並對這輪史無前例的軍改給予高度評價,包括對軍兵種的調整,實行軍委多部門制改革等,是解放軍歷史上最為大刀闊斧的改革。有軍事評論專家表示,本輪軍改的成效尚待實戰檢驗。明報記者
對於軍改,在國防部9月底召開的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改革進入實施階段以來,軍隊領導管理體制實現歷史性變革,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邁出堅實步伐,聯勤保障改革完成關鍵跨越,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完成體系性重塑,配套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發展等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習近平自十八大掌權以來,不僅肅清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等餘毒,還主導對解放軍展開重塑。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會,習近平提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屬中共黨史上第一次。2014年3月,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親任組長。
2015年7月29日,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解決深層次矛盾、創新突破的改革設計也破繭而出。當年年底,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中央軍委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由原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4總部改組為15個中央軍委職能部門,包括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七大軍區也調整為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搭起了軍隊重塑的「四樑八柱」。2015年9月3日,習更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宣布裁軍30萬。
習近平去年12月初發出了軍改第二波號令,稱軍改「脖子以上」的改革已基本完成,「脖子以下」的改革即將開始,目標是推動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接着陸軍由原來的18個集團軍調整為13個,而新調整組建的84個新軍級單位,分佈於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省軍區系統。
今年7月,《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鈞正平工作室」發表評論文章,談到「為甚麼要打破大陸軍、一頭沉的軍兵種結構」時透露,「這次調整改革後,陸軍現役員額將首次降到百萬以下;海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現役員額有所增加,空軍現役員額保持不變,這些軍兵種總員額與陸軍大體一半對一半」。這種縮減陸軍、擴編海軍的思路,也被認為是向美軍看齊。
對於軍改的成果,從習近平7月30日在朱日和沙場閱兵也可以反映出來,顯示解放軍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形成,但實戰能力如何,內地軍事評論員吳戈對本報表示,本輪軍改最主要是令習近平蕩平了江澤民及胡錦濤兩任軍委主席遺留的軍中山頭過多的頑疾。吳戈分析,軍改在「師改旅」、「合成營」等方面有一定進展,在軍艦大型化、武器裝備更新等方面,也在此前積累的基礎上有所成績;但是,此前軍方探索「後(勤)裝(備)合一」的保障新模式,在本輪軍改中在體制上並無實質突破,而軍改後,軍方幹部體制的磨合及軍隊戰鬥力的提升,都需要一段時間。吳戈表示,軍改的成效需要檢驗,如果沒有實戰,作戰指揮體系和實戰能力的缺陷也將無法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