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紓壓教做人 下午探索不教書
【明報專訊】為紓學生壓力,有小學只在上午設學術課,下午則讓學生參與多元學習課。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學校為了不讓學生只局限於中、英、數和常(識)四科,推出下午探索活動,訓練學生科技創意和培養五育發展;亦有幾所學校先後推出下午不上學術課計劃,紓壓之餘,也令學生更期待上學。
本港自1993年起逐步推行小學全日制,現時絕大部分小學也是全日制,當中大部分學校上下午均需上學術課。按教育局資料,全日制原意乃讓學校紓緩緊迫的上課時間、更能靈活編排課程、加強師生溝通和使學生得到較全面照顧。
設開心課 學生自定遊戲
梁省德學校經過約兩年試驗,今年正式實施「上午專心,下午探索」,學生一吃完午飯後不會上學術課,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學生核心價值如自信、自律、誠信和尊重等的「I Can」課、由學校自行設計的STEM課程、教授理財、人際關係等的領袖課程,以及讓學生自行決定玩什麼的「開心課」。
校長陳志雄認為本港小學課程一直局限於中、英、數和常,科技方面鮮有提及,令學生的科技創新知識落後鄰近地區5至10年,故希望透過多元化追趕,亦盼減輕學業壓力。
西貢崇真逢周三無功課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5年前推出逢周三「無功課日」,校長周麗雄說「學生好忙,每天都要做功課,便沒時間做其他事」,故設無功課日,讓學生放鬆之餘,也可分配時間練琴、準備默測、遊博物館等,大受家長和學生歡迎。該校去年亦落實下午個人化時間表,學生可自由選擇最多3項、最少1項課外活動,學生在沒有活動時,則接受一小時中、英或數補課,由科任老師指導,同時也可做功課。該校亦於午膳後把握時間,要求學生每天輪流與同學分享故事或詩歌,也鼓勵鄰班交流,「讓學生多些表達自己,多同人接觸,走出舒適區」。
取錄少數族裔的李陞大坑學校則於下午設體藝課,校長葉小麗說,該校學習差異較大,除活動外也在功課上調適,較難的功課會於學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