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多攝取碳水化合物 華人南亞人早死風險高28%
吃高脂肪食物死亡風險反降
(多倫多29日加新社電)一般人認為低脂肪飲食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可減少早死風險﹐加拿大一項大型研究挑戰這種觀念。
報告發現,中國和南亞人的飲食習慣﹐通常超過60%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那會提高28%早死風險。
麥馬士達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查看18個國家超過135,000人的飲食習慣﹐發現適度食用各類脂肪﹐比低脂肪飲食更能降低早逝風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卻能增加早死風險。
報告主筆麥馬士達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營養流行病學專家赫甘(Mahshid Dehghan)說﹕「與一般人的想法相反﹐進食更多脂肪﹐與更低死亡風險有關。」
她指出﹐人們攝入高脂肪﹐即大約30%能量來自脂肪﹐與攝入低脂肪的人比較﹐亦即11%能量來自脂肪﹐死亡風險降低23%﹐中風機率降低18%。
在各類脂肪﹐可以看到脂肪與低死亡率的關係﹐包括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和多元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
肉類、奶製品蘊含飽和脂肪﹔果仁、牛油果、蔬菜和橄欖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豐富的食物有核桃仁、葵花籽、亞麻籽﹐以及魚、玉米、大豆和紅花油。
目前全球指引建議﹐人們每天攝入的卡路里﹐50%到65%來自碳水化合物﹐不到10%來自飽和脂肪。赫甘指出﹐這個指引的根據主要是北美洲和歐洲的研究。
她說﹐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流行病﹐80%的病例在中、低收入國家出現。專家認為﹐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可調整主要風險因素。
赫甘說﹐最健康的飲食應含有最多50%到55%的碳水化合物﹐35%的各種脂肪﹐包括飽和及不飽和脂肪。
中國和南亞人的飲食習慣﹐通常超過60%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那會提高28%早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