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被視為民間運動的跳繩至今未能躋身奧運舞台,港隊嘆不被視作精英項目而缺乏資助。據奧運憲章,運動要成為奧運項目,需要不少於四大洲、75個國家普及參與。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港府資助體育精英,主要以奧運、亞運項目為主;目前跳繩未全球普及,相信政府考慮跳繩比賽普及程度與競爭水平。他建議,跳繩隊可找商業贊助,以及透過表演與拍廣告增加收入,同時藉此推廣跳繩文化,或有助推動政府在教育層面投放資源。 雷雄德指出,世衛建議5至17歲學童每日宜有至少1小時運動,以及每周最少跳躍3次,累計不少於20分鐘。他說,跑動、跳躍及投擲運動對孩子成長重要,跳繩可刺激分泌生長激素,且對骨骼系統造成壓力,助骨骼生長;另因大腿肌肉活動強勁,心臟須大量泵血至大腿,心跳率加快,加強心肺功能。 他提醒,跳繩時要小心避免受傷或跌倒,而跳繩時膝頭負荷為人體體重3至5倍,不適合心臟病患者、長者、膝關節有問題的人。他說,學童學跳繩要循序漸進,同時要有充足體能訓練,寄語家長勿為獎牌強迫子女學跳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