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 準爸爸高考作文激勵世人
1977年,身為技術人員的山西人閻陽生,維修機器遇瓶頸卻遭外國人無聲訕笑,讓年過30的他憤而投入文革後第一場高考,連女兒出世也差點錯過……他把這些心情寫進高考作文「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成為經典。以下節錄:
再也沒有比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經進入中年了。這是個女孩兒,她大概也不相信這個挎著書包、滿臉鬍碴兒的人就是她的父親吧。
常言道:人過三十不學藝,而我卻埋頭投考大學。激勵我的是一件小事。
開春時,外國技術人員和廠商來修理一台進口的色譜儀。我既不知道它是怎麼壞的,也不知道它是怎麼好的。和外國人的座談會上,我感到他們無法掩飾的輕視,作為祖國培養多年的技術工作者,再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
我和同事不約而同開始鑽研學習,希望向「四人幫」討還時間,但半年後我雖能捧著字典看說明,卻仍無法弄懂原理。所以,當我知道有機會考大學時,是多麼振奮!一想到那洋人的眼神,我拋棄全部包袱。年紀大,水平低,沒什麼可羞,可羞的是關鍵時刻拿不出東西來。
考試日期一天天近了,孩子出世了,別人在圖書館找到我,我衝進病房,站在這疲憊的母親面前,她吃力地說,「你去溫書吧。」
回家攤開書本,我想起了這一年。儘管在家庭裏我是這麼不稱職,但我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著,親人會理解我的:不戰鬥,再年輕也已經衰老;戰鬥,再年老也會永保青春。我感到身上一股新鮮旺盛的活力。我感到自己年輕了,樸實了,振奮了。這平凡的、有時往往是枯燥的學習不正是向那些政治空談家討還青春的戰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