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頌雄父陸德成:反殖反政府兩回事 子:社運須有理有利有節
【明報專訊】有少年犯的父子兩代立場相異,亦有人政見相近。「六七動力」研究社副社長陸德成在六七暴動期間被捕,入獄兩年,其子陸頌雄同樣愛國,去年更以工聯會名義取得立法會勞工界別議席,成為首個踏進議事廳的六七少年犯後代。陸頌雄不同意自己是因父親的背景而晉身立法會,僅以歷史看待六七事件,認為可汲取教訓,推行社會運動時要「有理、有利、有節」。
1967年7月16日,港英政府出動直升機、英軍及防暴隊圍攻筲箕灣道3間工會,包括太古船塢華員職工會福利部,參與罷工的船塢工友陸德成被當場拘捕,其後被判入獄兩年。他出獄後,與同樣在左派工會工作的女友結婚,先後誕下長子陸頌雄及幼女;他亦於工聯會服務多年,直至退休。
抗拒同受訪 陸頌雄:怕因父之名
其子陸頌雄先後加入民建聯、工聯會,去年代表工聯會出選立法會選舉,取得勞工界議席,成為首個踏進議事廳的六七少年犯後代。父子二人首次同場接受訪問談論六七暴動,陸頌雄起初有點抗拒,「政界很怕因父之名」,故鮮有與父親一同受訪。
陸頌雄憶述,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年僅6歲首次思考中國人的身分,當時有同學說「大陸收回香港,我們都要返鄉下耕田」,但他說﹕「點會呀,有一國兩制。」現在看來,也不明白為何當年會懂得說「老成」的話。他自小不時在左派工會流連,至中學入讀教會學校,父親從沒有刻意灌輸愛國思想,「大約中三時,父親拿了兩本漫畫書,關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說:『這兩本書幾過癮,閒時睇鵅C』」。
陸頌雄到了20歲才於旁人口中得知父親有份參與鬥爭及被判入獄,及後向父親了解,父親亦沒有迴避;他說,得知這消息時,反應是「嘩,搞到咁誇張?」不過,父子二人無論在六七暴動,抑或是佔領行動上的立場都相近,同樣愛國。
子評六七:礙市民生活 屬最大失誤
對於六七暴動,陸頌雄形容主因是「港英政府不公義,累積很大的社會矛盾,加上外在因素,包括內地文化大革命、全球反資本主義浪潮,導致反英抗暴出現」。
1967年7月起,市面開始出現「土製菠蘿」,有人認為左派行動過於暴力而失去群眾支持。陸頌雄稱,此說法過於簡單,鬥爭實際上令市民生活不便或發展受到影響,「搞社會運動搞到咁樣,其實是適得其反,市民未必接受」。他說,自己並非第一身參與,難以評價,「搞社會運動要有理、有利、有節,當年最大的失誤就在此,愛國陣營後期有些位都失控」。
但他認為,事件是港英政府暴力及鎮壓在先,現時要整理歷史,汲取教訓,發起社會運動的人,應有理、有利、有節,因群眾運動容易失控,事件可作今天的參考。
父:無悔參與 不喜歡提「平反」
而79天的佔領行動,父親陸德成認為社會運動的手法大致雷同,但佔中與67年的鬥爭是兩回事,性質不同,「我們是反殖鬥爭,行動正義,但參與佔中者則是反對特區政府」。他個人對參與六七鬥爭無悔無怨,故不喜歡以「平反」角度看待事件。陸頌雄看法與父相近,他補充,佔中等運動夾雜民粹的本土分離主義,把社會不公義轉移至身分認同的議題上,才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