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校園記者:做全球化贏家要升呢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近20載,展望香港前路的「前途問題」卻一直存在。2月下旬,校記朱天諾出席於香港電台廣播大廈舉行的「五十年後」座談會,聽取台上嘉賓對香港現况及展望未來走向的意見。
香港電台於2月25日舉辦「五十年後」座談會,邀得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智政,以及國務院參事室「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課題組金融及法律組召集人李浩然,回顧香港過去20年發展,並展望未來前路。4名嘉賓都指出,近年泛政治化情况嚴重,令政府面對巨大政治壓力,無法推行改革,妨礙香港提升競爭力。
曾鈺成論及政治時,把回歸以來的20年分為「前10年」及「後10年」,指出前10年港人與中央關係良好,對一國兩制很有信心;但在後10年,雙方關係慢慢陷入低潮。他認為,港人與中央政府對落實一國兩制方法的演繹或有所不同,新一屆特區政府應多加研究,亦期望港人不再執著於政治意識形態上的爭拗。
4嘉賓稱近年泛政治化礙改革
話題轉至經濟發展時,李浩然指出未來將有工種機械化,令部分人失業,故港人需要有「跨界別」工作的能力,「現在有些專門為建橋工程承包保險費的人既是工程師,又是保險專家,反映現時世界經濟需要的不單是一種專業,而是有跨界別的人才」。
馮智政對此深表同意,「現時的世界是由一群全球化的大贏家所操控……若要成為其中一分子,『升呢』(提升自己)是需要的」。他認為,香港需建更多專上學院,以令多些人得到基本的「升呢」條件。他以老跑車比喻香港現行的教育制度:廿年前是一輛簇新的跑車,在世上首屈一指,現時已開始老去。他指世界現需要具批判思維、高協作能力及具遠大目光的人才,但現行教育制度所培訓的人正好相反,惟改革困難重重,「政府面對如此大的政治壓力,如何有政治力量去進行改革?(但)這教育改革已是刻不容緩了」。沈旭暉表示在全球化的世代下,港人變得缺乏安全感,由從前「一份工做到老」,變作習慣每一兩年就轉工。在全球化浪潮下,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慢慢被淘汰的人,另一種是懂得玩全球化遊戲的人。
■編輯部評語
內容豐富 惟報道不應加感想
原文內容雖豐富,以政治、經濟、教育及國際關係四方面總括嘉賓談話內容未嘗不可,但讀來略嫌沉悶,建議校記可抽取座談會中印象較深,或能引起現場觀眾注意的內容,置於文章開首,以吸引讀者。另外,原文末段為校記個人感想,惟新聞報道不應如議論文般顯示一己之見,宜中立客觀,故見報版本將之刪去。
■2月寫作、攝影大獎從缺
文:校記 朱天諾(樂道中學,中四)
整理:鄒靖儀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