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築巢引鳳到固本培元
繼2016年GDP增速創下26年新低後,今年內地再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左右。縱覽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局開出的藥方主要有三: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基礎投資、提高有效供給。
改善投資環境,是為了築巢引鳳。通過簡政放權,放寬市場准入條件;減稅降費,讓企業減輕負擔、增強活力。如今的「鳳」,除了包括港商在內的外商,還包括民間資本。除了內地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縮,前者還因為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後者因為內地官商關係變化,都在考慮投資的去留問題。
增加基礎投資,既可以改善投資環境、降低經濟運轉成本,又可直接拉動經濟增長。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資規模超過9000億元。僅此三項,合計3.5萬億元,距2008年底提出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相距不遠。
提高有效供給,也就是內地所說的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扭轉供需錯配,借助國內購買力、填補外需不足,為經濟發展提供市場空間。
三劑藥方涵蓋供給、需求,鏈條完整。如無意外,內地經濟當無大患。然而,決定這一鏈條是否順暢的,不是赤裸裸的金錢,也不是一廂情願的政策,而是在內地工作、生活的人。
單純的築巢引鳳,恐難收昔日之效。2008年的4萬億元投資,約佔當年經濟總量的12.5%。除了這4萬億元,當時還開啟了貨幣增發——當局原本頗為忌諱的政策工具。
如今的經濟總量是2008年的2.5倍,4萬億元之類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銳減。而且,內地流動性充足,房價虛高,如果再實施2009年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只會繼續吹大資本泡沫。築巢引鳳的同時,更需固本培元。何為本,實體經濟為本,社會高效運轉為本。何為元,天下之民為元,提高勞動生產率、人力質素為元。
全球保護主義風行之時,決定經濟成敗的是內地人自身。除了上億次的出境遊客,內地還有十多億、消費能力欠佳的普通人。他們每天都需要與衣、食、住、行、養老、醫療、保險、教育等打交道。
跟發達經濟體相比,內地現在缺乏的不是資本、技術,而是社會運轉效率。由於社會運轉效率低下,百姓生活成本偏高,購買力不足;企業運營成本偏高,盈利能力受損。兩者相互作用,導致企業低價競爭,內銷產品品質欠佳、信譽受損。企業盈利不足,又會壓低僱員薪酬。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內需市場潛力遲遲無法充分挖掘。內需不足,經濟也就難以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