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擬放寬華埠南樓房高度 溫市華埠特色小店將難容身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政府考慮放寬華埠南部樓房高度。有華埠歷史專家憂慮,該措施將牽起華埠拆遷重建的狂潮,傳統特色小型店鋪將無處容身,華埠的鄰舍特色將蕩然無存。
市府正就「華埠經濟振興及發展政策檢討」(Chinatow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Update and Improvements to Development Policy)諮詢民意。市府表示,原本的政策已經施行了三年,需要作出檢討。該檢討草案就傳統樓宇、可負擔房屋、吸引新居民、刺激經濟等多個方面作出建議。最具爭議的部分是修改華埠南部的土地用途,草案提出假若加入社會以及長者房屋,可以放寬高度限制。
華埠歷史學者阿特金(John Atkin)指出,根據市府的文件,修訂物業高度限制,主旨是「提供更大空間促進發展與增長」。但阿特金同時指出,市府對華埠遠景的設想是「一個能夠訴說其歷史的地方。一個符合其居民需要的地方,包括年輕人與長者的需要。一個商業、社交、文化活動的中心。」
身兼加華歷史協會主席的阿特金認為,這一個新策略,應該聚焦與維護年代久遠的建築與商店,而不是鼓勵將現有樓房拆卸之後重建。
阿特金指出,修正草案認識到片打街的重要性,繼續保留HA-1的土地用途規劃。也尊重國家歷史區(National Historic District)的界限,對該區的特色有所認知。但該草案同時卻容許在華埠南邊興建高樓,最高可達200呎,卻讓他深深不以為然。
阿特金說,更大型建築對於商店的負面影響不能低估,他列舉一系列案例,指出華埠新建的一棟大廈地面店鋪被一家大型家私店所佔據,銀行緊貼另一家銀行開建,對路過的行人來說,這一組合毫不生動。對面街角,緬街(Main St.)夾奇化街(Keefer St.)的地方出租給一家只在晚上才開業的餐廳,並不符合鼓勵傳統店鋪的目標。
阿特金憂慮,這一策略一旦推行,將衍生出強大的拆遷重建動力,現有華埠特色的魚檔、燒臘鋪、果菜店,將被這股重建的洪流所淹沒,無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