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每年多吸1.5萬移民 免老化減勞動力 團結基金倡擴大輸入內地人才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面臨「高齡社會」的勞動人口萎縮問題。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每年額外輸入1.5萬名內地或海外專才移民,以維持本港經濟增長。
指日本超高齡 人均GDP跌
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迎接時代變遷﹕與內地經濟並進》報告,分析內地及本港的經濟及人口變化。其中在「人流」方面,報告引用聯合國的定義,指本港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整體14%以上,已屬「高齡社會」,在亞洲排第二,僅次屬「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當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正因人口老化而陷入危機(見圖)。報告認為本港有必要調整移民及輸入專才政策,以免步日本後塵。
報告模擬3個情境,假設本港每年增加5000或1萬名移民,仍無法避免整體人口及勞動人口的萎縮,建議每年增加1.5萬移民人口,讓總人口在約810萬處穩定下來,勞動人口則維持360萬。
報告補充,由於內地人才傾向移民本港,因此建議吸納更多內地人才。現時內地移民主要透過單程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才計劃及非畢業生留港計劃等來港,而最大部分的內地移民是通過單程證計劃來港。報告指出,單程證是家庭團聚之用,與是次倡議吸納人才無大關係,因此不會建議擴大限額(現為每日150人),而是從其餘計劃茪漶A加大力度推展優才移民、內地專才到港及留住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工作。
認中港撕裂 港人難接受
負責是次研究的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偉稱,明白現時本港和內地關係較撕裂,相關建議或不太為港人接受,但他希望港人意識本港未來人口結構的實G,又舉例指世界各國均推出政策吸引高技術高教育人士,認為本港不應落後。
譚凱邦﹕以老化將內地移民合理化
香港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批評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指本港仍然有足夠勞動人口解決巿場所需,認為政府經常以人口老化作藉口,將內地移民合理化。他說,若本港某些行業求才若渴,可在全球招募人才,不明白為何要集中輸入內地人才,向內地傾斜。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同本港應在現有的移民及輸入專才計劃加大力度,但相關做法只會短暫紓緩人口老化問題,因不少內地優才及專才只把香港當國際跳板,長遠仍需港府有更好的家庭、房屋及教育政策配合,同時吸引外地人舉家移民並留港,從根本解決人口老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