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智障者守護卡多餘 憂泄資料 促警與社署改良殘疾證
【明報專訊】警方去年調查美林h老翁被殺案錯控智障男子後,檢視處理「精神上無行為能力」受查者的指引,計劃今年第三季推出「守護卡」,有需要者可於卡上填寫其醫療需要、行為特徵及緊急聯絡人電話,以便執法人員識別。有智障者家長組織批評守護卡「多餘」,憂資料外泄被不法之徒利用,將聯署要求暫緩推行,同時冀警方與社署合作互通殘疾者登記資料,擴大「殘疾人士登記證」用途。
現殘疾證無聯絡方法等資料
據了解,由於並非每名殘疾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均會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而現時登記證上無聯絡方法等資料,警方遂推出「守護卡」作短期措施;至於長遠會否設立互通制度或改良登記證,有關部門仍在研究。
上述檢討由助理警務處長(支援)領導的工作小組負責,經過一年檢討,已發出指引規定必須以錄影方式為失明或懷疑智障的疑犯錄取口供。另警方於6月11日向家長組織舉行簡介會,展示「守護卡」及「合適成人通知書」草擬本,除了殘疾情G及緊急聯絡人電話,守護卡上可填寫藥物及醫療需要,及其行為特徵及溝通需要。而現時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被捕,可由一名合適的成人(如家長)陪同;警方亦擬推出「合適成人通知書」,列明陪同精神上無能力者受查的權利(見表)。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主席李芝融說,部分智障者不懂保管資料卡,未能分辨應向誰出示,憂卡上私隱資料會被不法之徒利用。該會計劃下周發起聯署,促警方再作改善才推出措施。該會建議改良殘疾人士登記證至有如智能身分證,載入聯絡方法等資料,但需讀卡機才可讀取,以釋家長疑慮。
團體﹕拉錯人非因識別證件問題
智障人士組織卓新力量董事陳俊傑質疑,警方「拉錯人」並非出於識別證件上,故應改革指引及訓練模式,提高前線敏感度。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憂「守護卡」造成標籤效應,但認為如有更多渠道保障殘疾者是好事,長遠仍冀政府可在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被捕後,立即提供法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