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脾腫心跳異常 照心要等5個月 吐血童出院兩周亡 威院否認延誤
【明報專訊】5歲女童梁凱晴去年11月與母外出時突然暈倒,隨後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診,再轉由威爾斯親王醫院跟進。被診斷為肝臟及脾臟腫大、肝硬化等的凱晴,今年3月突然在家吐血及血塊,再入威院,但出院約兩周後,突然在看電視時嘴唇發紫,在伊利沙伯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其母質疑醫生過去未曾提及女兒有肝硬化,亦沒說明有生命危險,質疑威院拖延,「拖到連我個女都無埋」。威院表示已針對病人臨牀情况作多項檢查及治療,並無延誤,因未能確定死因,伊院已將個案交予死因裁判官。
死因未明 交死因庭
威爾斯親王醫院昨回應,凱晴去年11月在北區醫院及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診時,已發現她全血球減少,肝臟及脾臟腫大,轉至威院時肝功能亦正常。至今年2月底,凱晴被診斷出現肝硬化、肝脾腫大及脾臟功能亢進,引致血球減少;其心臟的第二心音略大,心電圖顯示其右心室輕微肥大,須轉介至其他專科,其中心臟科排期至7月25日應診。醫生懷疑她有遺傳性代謝病及肺動脈高血壓,已安排病人在4月到血液科覆診,作肺功能測試等。
母親黃小姐說,凱晴是家中獨女,自小活潑健康,惟去年11月15日,她突然在街上暈倒約半分鐘,事後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翌日轉往威院,留院4天後出院。
脾臟過大 醫生指原因不明
黃稱,凱晴此後經常感疲累,上學時行樓梯亦會喘氣。至今年2月底覆診時,醫生曾稱凱晴第二下心跳較大,惟要至7月才可照心臟超聲波跟進。協助黃的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稱,醫生多次指凱晴脾臟過大,並由去年11月時的4至5公分,增至今年2月的約8公分。黃小姐則稱,醫生一直指相關原因不明,但女兒無生命危險。
在家吐血 住院3日出院
然而,凱晴於3月12日突然在家吐血及血塊,其外公形容血的範圍達「一個階磚」,即時帶她到威院急症室求醫,住院3日後出院。威院解釋,醫生認為凱晴腸胃出血是繼發於血球減少,治療後已穩定,至3月14日出院。
出院約兩周後,凱晴於3月27日突然嘴唇發紫,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搶救個半小時後死亡。
醫生疑肺壓高 原本月照超聲波
黃小姐質疑,醫生一早發現女兒健康有問題,質疑院方拖延處理,「拖到連我個女都無埋」,亦無法過6歲生日,促院方交代。麥美娟稱,凱晴離世後,5月曾與院方會面跟進,才得悉醫生曾懷疑凱晴有肺壓高,惟需排期至7月方可照心臟超聲波等檢查,質疑院方誤診及延誤治療。
兒科專科醫生余則文稱,需找出肝硬化原因才可對症下藥,如因膽管結構引起,或需要通膽管,如由代謝病引起,則要服相關藥物,但有時未必找出原因或治療方法,則要以支援治療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