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青少年壓力多無助 自殺傾向比率較主流高
【明報專訊】學生自殺現象不是胡士托獨有,安省原住民社區阿塔瓦皮斯卡德(Attawapiskat)今年也有多名青少年走上不歸路;近至本地華人社區,青少年自殺也是極需關注的問題。有多倫多華人心理健康組織更指,華人青少年因文化和語言問題等,有自殺傾向的比率較主流青少年更高。
康福心理健康協會行政總監黃吳淑芳表示,機構兩年前曾做過問卷調查,發現受訪本地華人青少年的自殺傾向約為12%至13%,比率較主流調查結果高。
她指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可能來自學業、家庭、朋輩關係、感情或經濟困難;而華裔還要面對語言和文化等隔閡,像有些人無法用適當的言辭表達想法,有時甚至遭種族歧視,「這些青少年的社交圈子較狹窄,有時未能得到很多朋輩的支持。他們有時花很多時間上網,放在社交和康樂活動的時間很少。」
華人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也增加子女的壓力。黃吳淑芳指家長希望子女學有所成,較少鼓勵他們參加社區活動,「(要子女)去補習,去爭取最好的成績,很多時是華裔家長的一個目標」,會忽略培養子女的團隊精神和社交能力。
即使學校有體育活動,她認為很多時候校方都集中資源於校隊,寄望能為校增光,變相減少普通學生參加活動的機會,「來自移民家庭的青少年較少參與活動,很多時候他們一放學便回家。」她續指,有些青少年不知如何解決心理問題,開始封閉自己,不願與人接觸。
本地學校的心理健康支援也不夠,黃吳淑芳形容,將華語心理健康服務帶入校園「有困難」,「學校本身也有社工和心理輔導員,但他們很多時候以英語為主,華裔家長或青少年很少使用,甚至因為沒有翻譯,用不了這些服務。」她認為很多家庭仍視心理健康為禁忌,不願意主動求助,導致對心理健康了解不足;即使子女出現問題,也難以察覺。
黃吳淑芳提醒,家長若看到子女情緒波動,無精打采,或行為異常,如推遲工作,日夜生活顛倒,而情況持續4至6星期,應向家庭醫生等專業人士尋求協助。青少年也可致電免費兒童求助熱線(Kids Help Phone) 1-800-668-6868,向輔導員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