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仇醫」蔓延 醫界一片愁
【明報專訊】醫療、教育、住屋,是中國的「新三座大山」,民眾負擔沉重。看病難、排隊「掛號」(即取籌輪候診症)時間長、就診費貴、亂收費、付錢才治等問題,為民眾深惡痛絕;醫生也被指不專業、醫德差、收紅包等。「看不起病」的病人對醫療制度存在怨氣,部分人不信任醫院和醫生,「仇醫」情緒蔓延,醫生或因而成為「出氣袋」。
近年內地不時出現暴力襲擊醫護人員、「醫鬧」事件。「醫鬧」即一些病人家屬索償不果,找來親朋戚友或花錢請人大鬧醫院,甚至抬屍哭訴、毆打醫護的現象。衛生部(現為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2010年全國醫鬧事件逾1.7萬宗。
例如,根據《端傳媒》報道,2016年1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的一名產婦因高血壓合併子癇症,搶救無效去世。當時有數十名產婦家屬聚集病房,大聲喧嘩、辱罵醫生、打砸物品,要求賠償1000餘萬元人民幣等。事件一度引起網絡熱議,不少醫療從業者表示對現狀失望。
報道又引述一名目睹過數宗傷醫事件的醫生的留言:「可能會有人因此對中國的醫療環境失望透頂,放棄這一職業。培養一名醫生的周期太長,任何一個人的離開和任何一人的拒絕進入都是這個行業的悲哀,最後影響的必然是廣大患者。」又引用內地一醫學網站的報告指出,有大批80後醫生「逃離」醫院,原因包括工作繁重、薪資低、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不知前路的醫療制度改革等。
當局增保安 專家:建互信更治本
每次發生傷醫、醫鬧事件,均引起輿論關注,當局也嘗試從制度上作出應對。例如2012年發布的《關於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確立警方將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醫鬧等擾亂醫院秩序的行為。2015年8月,醫鬧正式入刑。2016年3月,衛計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警醫聯動機制,加強醫院及周邊巡邏防控。不過,有專家認為單純的保安措施解決不了長期的醫療安全問題,認為社會應營造信任和諧的氛圍,醫患要相互信任等。
■相關概念
醫療道德(medical morality)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
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
多層思考
1. 參考資料,解釋類似陳仲偉醫生遇害事件的社會負面影響。
2. 試討論社會缺乏互信如何危害中國未來的發展。
參考資料
1. 〈過千人燃蠟燭悼被斬牙醫〉,明報新聞網,2016.05.08
2. 〈廣東被砍醫生搶救43小時後去世〉,《新京報》,2016.05.08
3. 〈陳仲偉之死:極端暴力陰影下的中國醫生〉,端傳媒,2016.05.08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516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