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器官捐贈能延續生命,更令無血緣的陌生人結緣成「親人」。換腎13年的冼麗英及葉佩蘭本來素不相識,多年來參與器官捐贈義工活動未曾碰面,去年二人在一個聯歡旅行相遇,交談間才發現彼此的腎皆由同一個捐贈者捐出,冼麗英換了左腎,葉佩蘭換右腎,自此尋回「失散姊妹」,二人更會一同參與今年10月舉行的移植運動會保齡球賽事,活出健康新生。 同為57歲的冼麗英及葉佩蘭,在2003年換腎後一直未有交集,直至去年8月參加一個器官捐贈聯歡旅行,無意間交談得知彼此是同一日做換腎手術,才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另一半」,均由同一遺體捐贈者捐出兩邊腎臟,左腎捐予冼麗英、右腎捐予葉佩蘭,更記起當時做手術後曾在病房做「鄰居」。「兩姊妹」說相認後心情十分激動,冼麗英形容有如尋回「失散了的親人」,「同路人才能感受得到」。 每人獲一邊腎 相認有如「失散親人」 冼麗英在2000年確診末期腎衰竭,登時晴天霹靂,「好灰,好像看不到前路」,有兩三個月在家以淚洗面,覺得長期洗腎「度日如年」。 她說,洗腎前連「著件外套、拿起筷子都無力」,洗腎那幾年更不敢上街,後來換腎初期也怕身體虛弱,有9年時間不敢追巴士,至近年聽醫生建議做競步訓練,每次行足7.5個標準球場,體能大有改善,如今追巴士也不喘氣,現計劃在今年運動會參加保齡球賽事。 退休前任職幼稚園教師的葉佩蘭自1984年確診慢性腎炎,98年起要長期洗肚,5年後終等來換腎機會,因明白健康得來不易,她按時服藥覆診,並勤做運動。她積極參與器官捐贈的義工活動,認為很多有心人雖願意簽器官捐贈卡,但不打算告知家人,故提醒應與家人商量捐贈的意願。 有意捐器官應告訴家人 本港約有逾2000人正等候器官移植,冼麗英說,社會愈來愈接受器官捐贈,本港可參考新加坡做法,由現時的自願捐器官,改為強制捐贈,即市民生前無提反對,死後便當作自願捐器官作移植之用,期望更多病人可因此受惠。 第三屆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將於今年10月29日一連兩日舉行,運動會籌委會主席陳國文稱,今年新增了門球及保齡球項目,上屆約有600名運動員參加運動會,期望今屆有10%增長。 明報記者 梁杏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