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6年是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30周年及日本福島核災5周年,兩地因核輻射造成的禍害久未消除,切爾諾貝爾災區的農作物及福島縣飯館村森林區,早前仍被驗出含高劑量放射性物質,證明人類無力應對核災。離香港約100公里的廣東台山核電廠,2015年因安全有隱憂而延期落成,香港面對核安全問題,卻不願追隨國際步伐淘汰核電。相反,韓國首爾市於福島核災後推出「少一座核電廠」的節能政策,掀起「反核」韓流,席捲韓國其他地方及台灣。
首爾市政府的「反核」路
核電工業正不停萎縮,根據《全球核工業狀G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截至2016年1月1日,全球31個國家有約400個核反應堆在運作,比2002年減少40座,其中核電大國日本在核災前營運54座核反應堆,至今僅重啟2個。不過全球核反應堆密度最高的韓國卻以全國用電量上升為由,曾計劃增建14座核反應堆。
韓國首都首爾在2011年日本核災後,反核聲音愈來愈響,有市民憂慮核電失控的影響,率先在社區推動節能。適逢人權律師出身的朴元淳,在2011年首爾市長補選中擊敗執政黨的候選人,上任後即推出「少一座核電廠」政策,推動節能及發展可再生能源。韓國全國用電量於2012至2014年間上升5%,而首爾的用電量卻不升反跌4%。首爾市用行動證明,中央政府以「用電量上升」而增建核電廠的理由是偽命題。
「少一座核電廠」倡官民合作 成功節能
政府與公民社會合作,是首爾「少一座核電廠」政策成功的重要因素。首爾市政府推出環保積分計劃(Eco-mileage),吸引首爾市近200萬人參與節能。住戶參加計劃後,只要能源消耗比去年同期減少5%至10%,即可獲得積分或折扣,可用於購買節能產品、戲票、為交通卡儲值等。
韓國的公民社會亦有其他與能源相關的舉動。環保團體能源與和平基金會(Energy and Peace)創辦人朴成文不忍有人因「能源貧窮」而無辜喪命,遂經營太陽能發電項目,利用賣電收益補貼貧窮家庭的能源開支。「共享發電廠」是基金會的旗艦計劃,共營運16個項目,總裝機容量達4976千瓦。基金會用賣電收入資助「能源貧窮」戶,在2009至2015年間累計收入9.9億韓圜(約664萬港元),共2400個家庭受惠。
社區裝太陽能板 鼓勵能源自主
首爾市政府鼓勵每個市民創造能源,資助市民在家中陽台安裝太陽能板,有市民安裝太陽能板為家居提供20%的電力。政府更善用濾水廠,在水池上搭鋼架升起太陽能板,成為濾水、發電兩用的基建。其中江北阿里水濾水廠發電站由超過18,000組太陽能板組成,佔用面積達96,000千平方米,相等於10個香港大球場,僅花半年建造,於2014年投產。發電站的總裝機容量5.6兆瓦,每年生產約7400度電,足夠2400個家庭使用。
首爾市長朴元淳直言,韓國社會一直對核電有很大的反響,而且首爾人口達1000萬,一直依賴國內其他地區的能源,不能持續發展,所以必須成為能源自主的城市,「這對首爾的市民及下一代都有好處」。
■知多點
香港核電狀G
反觀香港,大亞灣核電廠核電供港的合約將於2034年完結,屆時電廠已運作超過40年,達到一般核電廠設計壽命上限,安全風險遞增,理應退役。香港政府2008至201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推出電費補貼,被批評變相鼓勵用電。其實在政府提出以天然氣取代煤的前提下,只要香港在未來20年減少兩成用電,並使用一成可再生能源,即可淘汰核電。同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能源自主的程度不應比首爾低,無核未來,並非空想。
文﹕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楊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