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上周五(8日)搭載首個試驗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太空站,是該飛船去年6月升空爆炸後首次給太空站運送物資。其第一級運載火箭事後更在一艘無人船海上平台上成功降落,是人類在火箭回收史上第一次於海上回收火箭,為減輕發射成本邁進一大步。
「獵鷹9」火箭搭載的「龍」飛船,在上周五傍晚近5時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
此前4次試驗失敗
與以往發射一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再次嘗試將第一級火箭垂直降落在大西洋一個海上平台上。此前4次類似試驗均告失敗。該公司網上發布的短片顯示,火箭接近平台時速度逐漸減慢並不斷調整角度,最後在箭體與甲板成90度角那一刻穩穩降落,着陸點與平台正中心位置僅有些微偏差。位於加州控制中心隨即爆出如雷掌聲,不少員工激動大喊「美國!美國!」。
第一級火箭回收試驗的最終目標,是研製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去年12月,「獵鷹9」第一級火箭已成功在陸地降落,但是海上降落難度更大。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馬斯克(Elon Musk)隨後在降落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獵鷹9」將可被重用10至20次,部分組件更可被重用過千次。他又說,當回收任務變得乏味無聊的時候,就是他們真正成功之時。
首個充氣太空艙升空
「龍」飛船攜帶的3.2噸物資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私營航天企業比格洛航天公司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研製的首個充氣式太空艙。該太空艙重約1.4噸,大小為直徑2.36米、長2.4米,充氣後會膨脹至直徑3.2米、長3.7米,內部空間為16立方米,與一個小睡房接近。
在其與太空站對接的兩年期間,太空人將會開展一系列試驗(但不會在裏面居住),以評估未來人類深空探索棲居用途的性能。這種太空艙的好處就是升空時體積和重量均較現時物料小而輕,有助降低發射成本。(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