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文憑試攻略
第一篇
(1) (見表A)
“ 評分原則:概括內容(1分)+ 抒述感受(2分)
補充說明:第13段為過渡段,具承上啟下的作用。此段承接上文作者有意殺死蒼蠅的敘述,而從「然而」一句開始,則下啟作者改變主意、與蒼蠅共處一室的內容。由於此段道出了作者心情、取向上的轉變,故劃分層次時宜將其歸於第五部分。 ”
(2) 第8段在結構上起了轉折的作用。(1分)
上文寫作者享受獨自一人讀書寫作(1分),更明言真心喜愛這種與世隔離的感覺(1分)。
但第8段寫在鏡中瞥見自己的身影(1分),卻想像那是一個伴侶,可見作者心裏有一種孤寂之感,期盼有人相伴(1分)。
(3) (見表B)
家人各有各忙,令作者怏怏不悅。
人事變化迅速,令作者悵然若失。
(4) D
(5) 作者把蒼蠅比喻作黑點、遺落的瓜子(1分),本體和喻體都是渺小、毫不起眼、不為人所注意的事物(1分),從而突出當時作者如大部分人一樣「自以為是」(1分),認為蒼蠅本是微不足道之物,表現其對蒼蠅的輕視(1分)。
(6) 發現:作者發現自己對於蒼蠅的認識實在太少,不懂如何辨別兩隻蒼蠅之間的異同。(1分)
感悟:以前作者認為人是萬物之靈,有高高在上的心態(1分);但經過細心觀察蒼蠅後,她感悟到人在看蒼蠅,蒼蠅亦在看人(1分)——人在蒼蠅眼中,可能亦不過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1分),故「人」實在不應「自以為是」(1分)。
(7) A
(8) 兩段文字同樣極言房子十分寂靜,但兩者蘊含的情感截然不同,前者喜而後者悲。
前者寫家中無人,令作者可以從容悠閒地工作(1分),表現了作者因寂靜而自得其樂(1分)。
後者寫夜已深,家人卻遲遲未歸,只剩作者孑然一身(1分),表現了作者因寂靜而生的孤寂之感(1分)。
“ 評分原則:分別說明兩段文字蘊含的情感及產生該情感的原因 ”
(9) 在家中無人的晚上,蒼蠅曾與作者單獨相處,是作者在孤寂中唯一的伴侶。(1分)
然而,此唯一的伴侶如今卻驟然死去,令作者恍如失去了一位「朋友」。(1分)
而昨晚蒼蠅與作者的經歷以及作者的感受家人並不知曉,(1分)
作者的孤寂無處可訴,其他人亦難以明白,故一種只有自己才明白的孤寂之感油然而生。(1分)
(10) C
■第二篇
(11) .
1) 亡:逃跑 / 逃亡 / 出走
2)冶:美麗 / 麗豔 / 妖媚 / 冶豔
3)偃:仰臥
4 )蔽:遮擋 / 遮蓋 / 擋住
5)執:拘捕 / 捉拿 / 逮捕
(12) 馮燕聽說這件事後(1分),前去打抱不平殺了人(1分),於是到鄉下躲藏起來(1分)。
(13) C
(14) (見表C)
(15) 被馮燕所殺的均是不義之人。(1分)
第一次殺人後,馮燕選擇逃跑而不伏法,是因為他殺人是出於路見不平(1分),而且殺人後並無牽連其他人(1分);
反之,第二次殺人後,馮燕選擇承擔後果,一是因他與張嬰之妻通姦,本有不是之處(1分);二是因為張嬰被誣陷為殺人兇手,馮燕不想累及無辜(1分)。
(16) 通過此行動描寫(1分),可見馮燕殺人前曾仔細察看張妻之行徑(1分),他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行動,絕非因一時意氣而濫殺無辜(1分),從而突出其豪俠好義的形象(1分)。
(17) D
(模擬試卷答案由黃慧琦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