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擊﹕以毒驅毒 另類童服藏祝福
【明報專訊】還有幾天便是農曆新年,不少人仍有添置新衣過節的習慣。看到街上孩子穿著小巧的「拜年服」,感覺更是可愛!應節服飾色澤鮮艷,印有一些喜慶圖案,但原來將「毒物」繡在香包或印於衣衫上,竟有表達祝福之意。這種祝福的印記體現在傳統童服中,製成有「五毒」圖案的衣飾,亦為現代設計師所用。
理大師生製新穎童服 同蘊祝福
不論衣衫裙褲,現代童服總是色彩繽紛,從前孩子穿的衣服又是什麼模樣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展覽「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堛漪G事」展出冠帽、圍涎(即口水肩)、肚兜、佩飾等傳統童服,另亦邀請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設計具祝福意義的新穎童服,同場展出,對比今昔。其他設計師都鍾情設計外衣,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修課導師盧嘉蕙卻想到以「五毒」圖案製成起居服裝,與眾不同的圖案寄寓祝福。
「五毒」化作護身符
「五毒」是指蠍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生而有毒性(除了壁虎),令人避而遠之;但其身軀可以入藥,治理不同疾病。五毒為毒物的代表,人們相信將之畫在符咒上,或作為衣服圖案,可以化作「護身符」,嚇退以至驅除外來的病疫,是以身上的「毒」物驅除外間的「毒」。古代孩子之所以需要護身,是因當時醫療條件欠佳,夭折率高,故人們就將此祝福的意義放於童服。如展覽中的「驅五毒紋肚兜」(圖),童子騎在老虎上,威武地以鐮刀驅走毒物,顯示驅五毒的習俗,也表現了以五毒紋飾表達祝福、「以毒攻毒」的意義。
香包繡五毒 成設計靈感
盧嘉蕙平日多設計新衣,但原來她跟中國傳統頗有淵源。她憶述每逢端午時節,家人會按照傳統,給她一個繡上五毒圖案的香包,但年少時的她只覺很有趣,對圖案無特別感覺。她曾在書中讀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句童謠,沒想到會成為這次童服設計的靈感來源。她翻查有關五毒的歷史資料時,便知五毒原來被視為驅邪護身的象徵,可用於衣裳、肚兜甚至配飾上。
傳統中滲現代設計
盧嘉蕙設計的「五毒」護身,看似只是將5種昆蟲及爬蟲類動物圖案以平面方式印在衣服上,實際上她已把傳統滲透其中。「五毒」護身用了平面剪裁,即傳統上身衣服的剪裁方法(上圖);而因應居家之便,童服腋下位置有個弧型夾圈(armhole),令衣服較為鬆身。卡通化的「五毒」也其來有自,「傳統會繡上較具像的五毒物,但(如用在現代設計上)那會很可怕,所以我便將之卡通化,鋪排方法是集中在衣服中央……清晰告訴你這是五毒物」。材料方面,她採用潛水布而非傳統的綿或絲綢,令衣服較為「挺身」,也可令圖案較顯然易見。
虎頭鞋蛻變成貓 寄長壽祝願
盧嘉蕙的童服設計中還有雙貓頭鞋,意念來自傳統的虎頭鞋,「虎頭鞋給男孩子穿,貓頭鞋給女孩子,表達的祝福意思一樣」。鞋履護足,古代的虎頭鞋取老虎勇武強壯之意,同樣被認為可以驅除邪魔惡物,與「以毒攻毒」異曲同工。她用現成的布鞋加工,加上紗線成為貓鬚,再配一對圓滾滾的大眼睛,造型比傳統的虎頭鞋更逗趣可愛。另外,貓字與「耄」(指八、九十歲老人)在北方話同音,有祝願長壽之意。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香港文化博物館提供
部分資料來源:香港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