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櫃門 門接門
大雜院 光與影
【明報專訊】一個名為「宋冬大雜院」(Song Dong's Communal Courtyard)的裝置藝術﹐已於前日開始在安省美術館將展出﹐直至7月17日。該裝置藝術是由來自北京當代藝術家宋冬創作。他花近2年時間﹐在北京多個地方搜集過百隻北京老式家居衣櫃門﹐然後門接門﹐砌出曲折婉轉的小路﹐但當中又留出空間﹐展示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宋冬表示﹐北京古老建築大雜院的特色﹐是一個大家庭(及後轉變成不同家庭)共用﹐這種建築模糊了私人與公眾空間。隨茪W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放﹐不但大雜院的建築逐漸消失﹐這就這些舊式衣櫃亦漸被現代家俬取代﹐喻意時代變遷﹐這亦反映了大城市發展的轉變。
他指出﹐當年能擁有這些衣櫃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生活水平。年幼時﹐他曾極渴望擁有一個這種款式的衣櫃﹐但始終未能如願。這些舊式衣櫃門可說是其兒時夢想。如今﹐他費勁搜集了過隻衣櫃門﹐是想透過展覽﹐借時空關連﹐圓了兒時夢。同時﹐又在這些舊衣櫃門之間展出其他現代藝術作品﹐形成一個時空交締的效果。
宋冬續稱﹐每道櫃門大約都經過5次轉手﹐亦即有5個家庭用過﹐前後經歷40年。每個家庭(成員)都曾經站在這些鏡子前照過﹐百道衣櫃即代表了500個家庭凝聚在同一空間內﹐如今縱使看不到這些人的身影﹐但不難想像他們照鏡時的神態。
欣賞「宋冬大雜院」展品時﹐可從一扇扇窗(或鏡子)看到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作品。宋冬解釋﹐北京大雜院一大特色﹐就是每家用盡方法﹐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空間。宋冬認為﹐這點與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十分吻合。
宋冬表示﹕「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很個人化﹐不能有別的因素滲入其獨立創作中﹐但我這項作品﹐參與本身是很重要的元素﹐於是我創作了很多空間﹐這些空間可以發生任何事﹐包括(展出)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借空間產生對話。」
每個藝術品都經過宋冬精心挑選﹐各有含義。承接荍@者的心思﹐安省藝術館亦作出一個革命性嘗試﹐就是推出一個社區計劃。美術館邀請藝術家、本地組織呈交他們的藝術作品﹐經評審團挑選後﹐5名參加者可在宋冬的「大雜院」內表現﹐各參加者的表現(展覽期)為期3周。
安省美術館總館長史密斯(Stephanie Smith)表示﹐雖然宋冬展品的靈感都是來自北京生活的體驗﹐但其作品帶出的疑問﹐卻適用於包括多倫多在內的各個大城市﹐那就是隨荇犮N發展﹐一些古老建築及市民原有的生活模式都在急速變化﹐宋冬的藝術品卻叫人反思﹐那就是人們在迎合未來發展的同時﹐又可保留傳統的元素。
今次是宋冬首次在多倫多展出其藝術品﹐「宋冬大雜院」是作者另一個名為「窮人的智慧」展覽的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