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聯手整治「奇葩證明」
【明報專訊】今年以來,各類「奇葩證明」層出不窮,外出旅遊、買賣房子、找工作、生孩子等,都需要出具證明,社區居委會淪為「萬能」的開證機構……針對頻遭吐槽的「證明多」、「證明難」,公安部、外交部、民政部等紛紛發布相關政策措施,要求解決此類荒唐證明的問題。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辦證難、辦證繁的問題有望進一步解決。
腦洞有多大 證明就有多奇葩
據中新網報道,2015年,「奇葩證明」是一個難以忽視的關鍵詞。證明「我媽是我媽」,證明「我還健在」,證明「結婚前未婚未育」,證明「我是我」……連兌換殘幣、保險賠償等事情,也需要一紙證明做背書。
梳理2015年引爆輿論的各類證明,「腦洞有多大,證明就有多奇葩」。
「匪夷所思」型——證明「我媽是我媽」
陳先生一家三口準備出境旅遊,被要求出具和緊急聯絡人的母子關係證明。他早已落戶北京,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戶口簿上沒了他的信息。頭疼之際,有人支招,可到父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個證明,證明「你媽是你媽」。最後這一難題的解決,得益於向旅行社交了60元錢。
「不證自明」型——證明「我還健在」
福建漳州一74歲老人到電信局辦業務,被要求開健在證明。當地派出所為讓老人少走彎路,開了證明:「老人健在,活生生的人在你們面前,身分證戶口本都還在,還要開健在證明,有必要活H」
「無理取鬧」型——證明「婚前是未婚」
胡女士大學畢業後落戶在昆明,婚後生活在成都,為了解決戶口異地帶來的不便,決定將戶口遷到成都。她先後跑了戶口所在地居委會、昆明市五華區民政局和派出所、雲南省教育廳、檔案館等部門,卻被多次推諉,無法開出「婚前是未婚未育」的證明,戶口業遷不了。最後,她通過求助媒體、撥打市長熱線等解決了問題。
「挑戰智商」型——證明「我是我」
原籍駐馬店的陶先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其身分證尾號被更改。將戶口遷至北京時,為了證明「我是我」,他辦了兩次結婚證,一個月內在北京和駐馬店之間跑了7趟。後來,陶先生回到駐馬店,找到鄰居開出證明:「我是在這出生的、長大的」,才艱難證明了自己的身分。
「吵架」證明、「摔倒」證明
居民為各種證明焦頭爛額的時候,社區也逐漸成為包辦百事的「萬能貼」。老太摔傷找保險賠償,要社區開「非打架鬥毆受傷」證明;夫妻鬧離婚,需證明妻子「與丈夫常常吵架」。有數據表明,社區開出的證明中,「奇葩」者佔六成以上。
多部門相繼出台政策
荒唐證明有望結束
隨茼h地掀起曝光「奇葩證明」的熱潮,社會對這些「任性」證明的看法,也逐漸由吐槽轉變為理性思考。一定情況下,證明「我媽是我媽」、「還健在」、「婚前未婚」無可厚非,但是繁雜的證明,仍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2015年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時,李克強總理引入「證明我媽是我媽」的事例,痛斥某些政府辦事機構,並費解地發問:「老百姓辦個事兒咋就這珍齱H政府給老百姓辦事為啥要設這泵h道「障礙」?
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撚鴩く郱~的通知》,部署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相關工作,提出要切實解決群慼u辦證多、辦事難」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公安部、民政部、國家旅遊局等多部門出台政策措施,從源頭上杜絕「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2016年,民憐陰瘙q「列目錄」、「砍證明」、「簡流程」、「網上辦」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