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表示,早年已聞部分小學出現「教深」的情G,但近年學校互相追趕,令情G加劇。彭認為,學校因應學生能力因材施教設「拔尖保底」班屬正常,但若強求「一刀切」全部學生都學習較深的課程會「好危險」,或令能力未及的學生從此對學習、其前途失去信心。 彭智華憶述,有就讀名牌小學的女學生,因應付不了校內學習而向他求助。據他估計,該女生的課程至少比其他學校艱深一年。女生去年入讀小一時,已要每星期兩天上補習課,才能「勉強應付」學業。今年9月剛升上小二,已經出現胃痛、腳痛等,間中不願上學,料因學習心理壓力,緊張情緒把女生的痛症放大。 該女生曾因不懂回答教師提問,抵不住壓力,數度在課室落淚;其後女生自信心低落,深怕同學認出她曾在班上落淚,堅持要戴茪f罩上課。彭智華說,最棘手是因女生乖巧,並有自我要求,希望得到好成績,惟力有不逮,令她心生矛盾,「學生被逼埋牆角,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他已荇a長多觀察女兒兩個月,若情G未見改善,便應為女生轉校。 專家﹕磨滅信心學習動機 臨H心理學家朱嘉麗稱,太早便給予學生過分艱深的內容,或激起他們反抗情緒,「若小學便強行拉扯學生的能力,或會磨滅他們的學習動機與信心」,未能順利完成功課或滿足家長的期望,亦增加學生無助感。她說,有時家長不知學校教快了一年,誤以為子女未能完成作業是「資質不如人」,遂強加操練,徒增學生負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