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範文:參考答案

[2015.12.11] 發表

【明報專訊】1. 首先,仁者不論在任何環境,都能夠堅守仁義,正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正是說明不論在任何境况,君子能夠堅守仁德,不可以因環境有變而改變原則。

其次,仁者能夠捨生取義,如文中曾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正是說明仁者可以把道德置於生命之前,為了守護它而犧牲生命。

2. 首先,為人子女應該要奉養親人,並要心存敬意。正如文章曾言「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正是指導子女要照顧父母之外,對待父母也要心存敬意,否則就跟飼養犬馬無異,相當不孝了。

其次,為人子女需要履行責任,文中曾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說為人子女,父母在生,就應該盡一切辦法好好照顧他們。父母去世了,也應該妥善安葬他們,並依從禮法祭祀,以悼念父母。

3. C

4. 孟子指出,每個人都有本心,而且會為了捍衛道義,而不惜捨棄生命。

文中曾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當人們覺得守護道義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就不會為了保全生命而苟且偷安了。

此外,文中亦有言「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當人們覺得死亡比傷害道義更令人憎惡的時候,就不會為了保存生命,不惜傷害道義而逃避禍害。

5. 如果人們沒了「本心」,他們就不會把道義置於生命之先,這樣將會發生幾個問題的。

首先,人們如果重視自己的生命多於捍衛道義,那他們就會為了求生,而不惜傷害道義,為了生命而無所不用其極。

其次,人們如果害怕死亡多於傷害道義,那麼他們就會為了避開禍害而傷害道義,甚至為了避禍而不擇手段。

再者,如果人們沒有「本心」,面對物慾誘惑,就抵抗不了,馬上就會見利忘義了。正如文中所述,一般人面對「萬鍾之祿」、「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就有機會選擇追求利益,放棄曾經堅守的道義。

6. 《論語‧衛靈公》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就是指「仁人」不會為了生存而傷害仁義,相反,他們會為了成全仁義而不惜犧牲生命。

同樣,〈魚我所欲也〉一文中,亦強調一般人和賢人都有「本心」,而有這份本心,在面對「生命」和「道義」二擇其一的困難之中,能夠不惜犧牲生命以成全道義,跟引文所述的要旨相同。因為如果有本心,人們會覺得守護道義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傷害道義比死亡更難接受,於是自然會選擇犧牲生命以保存道義了。

7. C

更多教育
5**寫作:〈淺閱讀是另一條出路〉
【明報專訊】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讀書日這天,網上展開了關於「淺閱讀」的討論。 甲:什麼... 詳情
綜合能力:交流生到訪
【明報專訊】■資料1香城中學校務會議內容(節錄) 議程4:姊妹學校學生來香城交流半年安排 梁校長:我校與加拿大的姊妹學校結盟多年... 詳情
綜合能力: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明報專訊】以下哪一項最適合現今青少年作為他的座右銘,談談你的看法。(2015DSE題型) □勇往直前 □三思而行 □擇善... 詳情
295期 Smarties'智叻中文:穿州過省:甘肅  沙漠甘泉
【明報專訊】豬Pat和大耳騮看見的並不是幻象,那是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南郊的鳴沙山和月牙泉!數千年來,那裏上演着「沙泉共生」這幕大自然奇觀,令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