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繞道廢料涉倒維港 環保署87巡查無發現 承建商稱按合約
【明報專訊】興建中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發生懷疑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到維多利亞港事件。本報直擊偵查近兩個月,多次在銅鑼灣避風塘的繞道隧道地盤發現有泥黃色污水流出維港;本報記者抽取的水辦化驗結果顯示,水辦的污染物含有地盤常用建築物料「膨潤土」(Bentonite)的主要成分,而指引要求膨潤土須經處理並運走棄置到指定地點。
有參與工程的消息人士指出,傾倒廢料歷時大半年,估計數量多達2萬立方米。但環保署過去87次巡查均未發現問題,負責工程的路政署亦表示無收到有關匯報。涉事工程項目的承建商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則強調按合約處理膨潤土,並每月抽水檢測。
明報偵查報道組
本報收海面泥水投訴 偵查觀察兩月
本報10月收到投訴,指中環灣仔繞道位於銅鑼灣避風塘的8號連接路工程地盤海面不時浮現黃泥水,懷疑工程污染維港。記者展開偵查,由10月15日至12月2日,分別於不同時間在地盤外圍多個地點觀察共13天,發現有多個懷疑污染問題(詳見另稿)。
其中以懷疑污染維港情G最嚴重,本報記者多次巡查發現,地盤外圍有多條喉管疑排污入海,令海水變色及出現沉積物,其中在地盤北面位置的喉管中,記者清楚見到排出奶白色液體,且持續一段時間。而地政總署今年1月的高空照片顯示,地盤做臨時填海工程期間,避風塘以至附近海域染成一片「泥海」,至今年7月的高空照片,泥黃色沉積物則集中在渠口,並溢出避風塘將海面染濁。
參與工程者﹕倒半年 料最少兩萬立方米
有份參與工程的消息人士透露,該沉積物是「膨潤土」,一種常用於地基、隔牆等挖掘工程的臨時支撐物料,「地盤總管初時叫我們趁夜晚泵落明渠,膨潤土漿會沉,不易發現。後來量太多,明渠滿了,便向遊艇會那邊逐少逐少排放,一次過不能放太多,不夠時間散走,躉船駛埋岸會湧上水面」。
他續稱,棄置膨潤土要跟足環保署指引,但今年3月開始挖掘工程,半年來從未按程序處理,甚至遊艇會另一邊的前灣仔公眾貨物裝卸區地盤,一樣全部倒落海,「兩個地盤的隔牆工程加起來成千米長,1.5米闊,60米深,膨潤土就算循環再用,最少倒了兩三萬立方米」。他說,直至近日管理層收到投訴,才改為用躉船運走。
疑污染區域水辦 膨潤土主要成分高
本報記者11月9日及12月1日分別在明渠位置及排污喉管水域抽取海水樣本,並交大學實驗室做X光衍射和其他光譜分析測試。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說,樣本驗出膨潤土的主要成分「蒙脫石」比例相當高,「膨潤土是火山灰,不是單一物質,不同地方出產成分亦不同,難以百分百確定這是膨潤土;但蒙脫石屬黏土類物質,一般不會在海水出現,肯定不會是生物廢料,是建築廢料機會很大」。
另外,記者翻查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廢料運往填料庫申報紀錄,涉事的中國建築地盤,過去兩個月未見有膨潤土的申報,只是以惰性廢料整體交收。但其他地盤則會將膨潤土分開申報。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說,膨潤土有高密度及遇水膨脹的特性,挖掘地洞時灌入,可防止泥土下塌,隔牆工程使用得最多,若土釀質素及技術許可,膨潤土可循環使用,直至密度、黏度等不達標準便要棄置。
學者﹕膨潤土令海洋生物易死 嚴重污染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環境工程及管理學教授李建文稱,膨潤土本身無毒,但排出海洋會減低水中氧氣,海洋生物容易死亡,是嚴重污染;人類活動例如渡海泳接觸到容易有皮膚病,吞入腸胃或進入眼睛都會引起不適。
地盤總管拒回應 路署﹕監督公司未提異常
涉事地盤的承建商均是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記者到地盤找負責人查問,地盤總管蘇保金拒絕回應。中國建築香港總公司回覆時只強調會按合約規定處理膨潤土,並每月抽水檢測,但未有就本報調查結果作回應。
環保署發言人稱十分重視有關投訴。該署曾巡查地盤87次,及取水辦化驗,未發現異常情G,但未有回應抽取水辦的位置。負責工程的路政署則稱,政府委託顧問公司Aecom負責監督,從未提出承建商在膨潤土處理及海泥卸置方面有異常。兩部門分別收過1宗有泥水排出避風塘及1宗海上傾倒物料的投訴,經調查後未發現證據。
地盤位置屬維港水質管制區,對水質有嚴格規管,不可有令人不快的氣味、變色或沉積物質。據《水污染管制條例》,任何人將污染物排放入水質管制區內,可被判監6個月及罰款20萬元。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稱,這是十分嚴重的違法行為,需轉交執法部門跟進,政府部門及Aecom作為監察機關亦責無旁貸,須就事件負責。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