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立選新面孔有吸票力
【明報專訊】是次區選結果的最大啟示,是反映了選民渴求變化,在過往多年沒有真正制度改變下,不少人對包括政府及政黨等的現G不滿,選民在「傘後」有機會用選票表達自己意願,結果很多都選擇了新人,即使非常資深的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亦「無面畀」。每個政黨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民主黨、民協及民建聯在今屆區選面對較大問題,惟較小的政黨在議席上未見大上大落,相信選舉結果對他們沒有顯著影響。
政黨要考慮路線上能有何突破
然而,不同政黨都要反思路線及形象問題,這議題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將會更加明顯。政黨要考慮的,是新選民的訴求,尤其在今年政改否決後,政黨在路線上能有何突破。現時很多新選民都不願意投票予建制派,建制派吸引年輕人的工作一直不太成功,故建制派需思考有何方法做好。另邊廂,2017年特首選舉方法將維持現狀,明年立法會選舉亦不會有更多民主化元素,民主派需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
參選立法會選舉的門檻較高,但區選結果顯示一切皆有可能,未嘗試就不會知道,之前亦沒有人想到(徐子見)可擊敗鍾樹根。受今次區選結果鼓勵,明年立法會選舉或有不少「政治素人」或新組織參選,而選民渴求新面孔,這些新面孔或能吸引一定選票。
(電話訪問,記者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