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審計報告揭露教育局數據庫內的234間空置校舍中,有三成多沒交還政府,惹浪費土地爭議。教育局長吳克儉昨表示,大部分空置校舍已依照機制處理,真正有問題的只有4間空置校舍,局方會加快與地政署合作收回。 審計報告發現的71間無交還政府的空置校舍中,29間屬教育局。吳克儉強調,由審計署開始研究問題至發表報告期間,已有4間交還予政府、7間已啟動運作、14間正作指定或分配安排,餘下有問題的僅4間。吳指這4間校舍位處私人地段,牽涉地契問題,正加快與地政總署處理。 指涉私人地段 將偕地署處理 報告指有辦學團體反對政府收回校舍,或與教局簽合約時獲准不交還等。吳克儉沒正面回應教局是否束手無策,只說問題複雜,「我們看看根據合約精神或地契中的條款,可能需要詳細研究哪個空間、哪一部分可加快回收程序」。吳指會檢討數據庫及局方每年檢視次數。 下周一將公布下學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有報道稱跨境學童家長利用「世襲」制度為其他子女入學,吳克儉強調制度多年行之有效,整體比例與過去數年相若,現有73%學校未用盡「世襲」名額,顯示機制能滿足需要,亦不會被濫用。 審計報告發現,有71 間已停辦學校沒將空置校舍的實質管有權交給政府,佔空置校舍總數的30.3%,其中49 間丟空。審計報告提及,學校若停辦或重置,空置校舍通常須根據土地條款歸還政府。有辦學團體歸還部分空置校舍,但禁止他人使用進出該處的主要通道,令教局難以運用獲歸還的土地;亦有辦學團體以曾出資建校等為由,反對政府收回校舍,或與教局簽合約時獲准不交還校舍,將之轉作辦教堂、私立小學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