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進出手術室 活在欺凌恐懼中 雙性人焦慮半生 步出陰霾與小眾同行
【明報專訊】「既然活到今天,我要想辦法活得好」,雙性人自出娘胎,便走上一條艱難的路。「細細老師」(陸月明)患雄激素不敏感症,染色體是男生,身體細胞卻對雄激素沒反應,出生時陰莖只是一條肉,且沒尿道。家人安排她接受逾20次手術重建陰莖均失敗,不能站茪p便是她年輕時最大噩夢。身邊處境相近的朋友相繼自殺,細細老師唯憑茷H念,孤單地走過50載。現已換成女兒身的她,兩年前勇敢出櫃,盼為同病相憐者帶來一點燭光。明天她將出席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會議,訴說性小眾處境,站在陽光底下溫柔呼喊:我們不是怪物。
細細老師出生時性徵不明顯,半歲時醫生發現她有兩個類似睾丸的組織,家人決定讓她做男孩。她自8歲起屢次進出手術室,盼將小肉芽重建成正常陰莖,但從沒成功,13歲時她堅持不再做手術,「太痛苦」。當時她問醫生:「仲要做幾多次先成功?」醫生沒法給她答案,「對我謠縝n絕望」。
圓亡父心願 變性後男裝送別
青春期的她乳房變大,且沒法像同學一樣站茪p便,「唯有盡快衝入廁格,但衝入去之後就會諗,外面有冇人等緊我?」這種被欺凌,甚至非禮的恐懼,她每天均要經歷數次。然而她不敢告知老師和學校社工,怕對方不守秘密。畢業後問題更甚,試過在男廁被趕出門,但又不敢進女廁,因身分證顯示為男性,萬一被舉報,「我會好傻咁諗,坐監一定入男監倉,咁我仲有得剩?」
直至36歲時,細細老師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體內有未完全發育的子宮和陰道,才知自己患雄激素不敏感症。醫生告訴她,其身體細胞對雄激素沒反應,令大腦釋放錯誤信息,身體製造出比常人高6倍的雄激素,患睾丸癌的風險較高。她聽從醫生建議,切除所有雄性腺體及陰莖保命。
同路人相繼自殺 信仰支撐
她不敢對家人坦白,待她進了手術室,家人才知根本不是她口中的「小問題」。術後她將身分證的性別轉為女性,其父至離世那天,仍未接受兒子變女兒,「喪禮上我著男裝,用長子身分完成所有儀式,一來係爸爸心願,亦唔想媽媽尷尬」。她說小時候常怨家人「點解生成我咁」,長大後才明白其母也承受很大壓力,母女逐漸破冰。
多年來的壓抑演變成焦慮症和抑鬱症,她至今仍要服藥。訪問前,她喝了幾口酒鎮定心神,然而愈說愈快的語速,卻流露內心緊張。她坦言自殺過兩次,其後偶然接觸基督教,牧師說教徒不可自殺,終挽回她的生命,「所以我活到今天,唔知係幸運還是不幸」。當年與她一起長大、相近處境的朋友在30歲前相繼自殺,剩她孤身一人。提起故友,一直神情堅定的她眼泛淚光,「我唔識講,到底應該話我有勇氣生存,還是佢]有『勇氣』自殺……(心)好痛,真係好痛」。
細細老師是註冊中醫師和社工,在尖沙嘴開設「身心診療室」,治療身體病痛,也治療心靈。兩年前她發現雙性嬰兒比想像中多,決定挺身而出,成為全港首名「出櫃」的雙性人,藉自身經歷推動性別多元。她希望讓政府看見雙性人的存在,也鼓勵同路人不再因自覺有缺陷而難堪,「縱使你視細細老師有缺陷,我今日活得比很多人好」。
明報記者 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