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人生 電子遊戲高手開店
所謂上班就是看電視劇、玩遊戲,間歇性有客人進來就招呼一下,聊的也是最新遊戲和新款遊戲機,下班後帶着小狗回家,一夜安眠後,第二日又是如此一天。
玩着掙錢,這不該是幾乎所有人的夢想嗎?
而且三年來生意穩步增長,再玩幾年,也許還玩出個新分店!
文、圖:趙冬
Barrett Mclntyre自幼便是遊戲高手,各種電子遊戲都能打到通關翻版:「我們家人都很喜歡玩(電子)遊戲,記得小時候我哥哥玩遊戲的時候,我坐在旁邊看着他玩,腦中都能再現所有的通關秘笈,憑想像都能玩過一遍!」
Barrett後來的工作也與玩相關,2010年從愛蒙頓搬至溫哥華的他,先在本地某主題公園打工,後來攢夠了電子遊戲盤,便琢磨着開店:「B & G Games是在2012年8月20日開業的,我記得那是一個勞動節,當時我已經存夠了800多個遊戲,覺得是時候可以開店了。」
就這樣,一間以買、賣和交易電子遊戲的小店B & G Games在溫哥華開張了。
躲開勁敵
作為私人經營的電子遊戲店,B & G Games在本地算新手上路,但Barrett早就琢磨好如何規避競爭:「我把店址選在溫哥華東區,這樣就和鐵道鎮、Oakridge和市中心的大型購物中心有一定距離,因為這些商場中都有電子產品連鎖店,我單打獨鬥的小生意當然無法和它們競爭,所以要保持距離。」
Barrett的目標主要鎖定周邊社區:「我的店對面就是連鎖西餐店,前方不遠還有超市、銀行等,這個正逐步完善的社區會給我不斷帶來客源。」
Barrett稱本地也另有幾家較老資格的電子遊戲店,B & G Games的店舖也和它們相距較遠,他無意從老行尊的生意中分得杯羹:「競爭雖然不多,但卻是很激烈的,我有遇到過業界前輩的一些刁難,其實我並不想爭搶客戶,大家各自營生、相安無事最好。」
低價贏人心
開店前Barrett做過一番市場調查,他研究了多間大型電子產品連鎖店的產品價格,又比對了原廠供貨商的發貨價,發現其中驚人的差價:「大批出貨的廠商會給這些大商店一個很低的發貨價,但幾大商店之間會協議定價,確保市面上出售的電子產品價格統一,可以這麼說,基本兩張遊戲光盤的出售,就能養活兩個拿取最低時薪的僱員一日!」
而與遊戲廠商有供貨聯絡人的Barrett,決定在這行業壟斷鏈中打開一扇小窗:「我通過供貨商朋友能夠以進貨價拿到新近電子遊戲產品,略加薄利再出售即可,我是個人經營的小店,定價靈活自主。」
基本上說,B & G Games店中的電子遊戲產品會比商場連鎖店低10多加元,Barrett還為客人提供交易遊戲的服務,手裏有新舊遊戲的玩家都可以去他店中轉手或交換別的遊戲,或者換取店中代金券以後使用。如此,Barrett賺得微利,顧客也開心,價格優勢還讓Barrett保住了穩定的客源。
開分店在望
對於一個愛玩電子遊戲的人來說,能夠日日「玩轉」生意該是很令人高興的,Barrett稱:「開業第一年生意很好,如今慢慢進入平穩狀態,但每年都有5%至10%的經驗增長,期待日後能在溫哥華再開一間分店。」Barrett總結他的生意會受到經營年數的影響,因為這個店主要依賴玩家之間的口碑傳播,通過老客戶引薦新客流,所以時間愈久,客戶量愈大。
Barrett笑稱店內客人各個族裔都有,最小的客人年齡僅4歲,也有60多歲的長者來店中買遊戲光盤:「挺有趣的是我也有一些常來光顧的外地客人,比如有家住西雅圖的客人,每次過境就會來我的店裏看看,還有從溫哥華島上來的客人,可能他們兜兜轉轉,還是發現我的店中價格更低廉!」如果在未來幾年中再開分店,Barrett還是會選擇「四通八達」的溫哥華:「也許就是南邊的街區邊,因為我有不少客人來自列治文,他們一過橋就能快速抵達十分方便。」
經營小檔案
啟動資金:數萬加元
資金來源:個人積蓄
僱用人數:自己經營無僱員
成本回收:8個月內回本
創業總結
最滿意之處:比大型商業連鎖店更具價格優勢
待改善之處:增多宣傳渠道,讓更多人獲知B & G Games
優點:店舖選址避開大型購物商場與其他私人老店,減少競爭
缺點:生意起落不穩定,月收入波動較大
前景:保持年度盈利漲勢,日後在溫哥華再開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