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雲計算 基因測序平民化
【明報專訊】深圳眾多創新高科技企業中,有一間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華大16年前成立於北京,8年前南下,獲得深圳政府大力支持,已成為中國基因研究的「少林寺」。上個月,華大宣布與英特爾、阿里巴巴合作,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將其核心服務「基因測序」大幅減價,讓人人都可測基因。有專家相信,現有的醫療模式將被改變。
明報記者 楊立贇 深圳報道
攜帶人類遺傳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由兩萬多個基因組成,由4種核隞艦H不同順序排列。現時,透過血液或唾液可測定基因的完整序列,並可「解讀」及預測罹患癌症等疾病的可能,相關產品和技術已有臨H應用。
華大基因的前身是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1999年加入美國發起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註冊成立。2007年,華大創始人、現任董事長汪建預見到,隨荌玟q量測序儀(同時可對幾十萬至幾百萬條DNA分子測定序列)面世,基因測序市場即將「爆發」,但當時中科院不同意大批購入設備,最終分道揚鑣,汪建等人南下深圳,成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學術分歧 華大創始人南下
當時深圳政府希望在科技領域領先其他城市,華大為擺脫體制束縛、避免學術爭議,兩者一拍即合。華大落戶深圳鹽田僅4個月,即發布「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其後提出「百人基因組計劃」,將基因組圖譜擴展到100個黃種人、100個黑種人及100個白種人。
目前,基因測序向大眾普及的最大障礙是價格高昂,一次人體全基因組測序全套服務價格約10萬元人民幣。上月華大與英特爾、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合作,透過英特爾計算平台,打造基因測序和計算一體機,分析用戶數據;同時利用阿里雲的數據處理和存儲,提高計算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華大基因執行總裁尹燁對本報稱,相比25年前,一次基因測序的成本已從30億美元降至目前1000美元,未來或許只需要幾百元人民幣,「甚至幾厘錢,這就是普惠精準醫療」。剛辭任華大CEO另立門戶的王俊亦公開宣稱,「應該讓人人都能免費測基因」,相信一個新興產業將要來臨。但一名華大員工透露,這只是一種商業模式,表面低價甚至免費測基因,實則在解讀基因報告和後續醫療中收費。
向華大招手 深圳3年撥款6000萬
深圳政府公開信息稱,2007年,深圳市和鹽田區政府不遺餘力地支持華大。《時代周報》引述深圳原副市長唐傑稱,在引入華大基因時,深圳承諾3年內每年撥款2000萬元人民幣;2010年,深圳政府促成國家開發銀行向華大貸款15億美元。華大利用部分資金從美國供應商宜曼達(Illumina)購買128台Hiseq2000型號測序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基因測序機構。
去年8月,深圳市長許勤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要以對未來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擔當」,借助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全力支持華大基因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為我國搶佔生物技術和產業制高點」。他說,生物技術是繼信息技術之後,發展潛力和空間最大、對經濟社會影響最深刻的高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