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除鉛有難度
【明報專訊】目前共有3個委員會或小組調查和檢討鉛水事件,其中,水務署和房委會的初步和中期報告已出爐,兩者均確認是水喉焊料引致食水含鉛,批評相關部門及負責工程的水喉匠、承建商。報告同時提出建議,業界有何回應?
◆水務署初步報告建議
9月25日,由水務署領導的「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專責小組」發表首份報告,矛頭直指喉管接駁位使用含鉛錫條作焊接,加上喉管焊接工藝不佳,導致焊料中的鉛滲入喉管並積聚,引致食水含鉛量超標。水務署承認過往對焊料含鉛的後果「認知不足」,報告提出4項建議:
(1) 提升水務工程的檢測,如透過快速測試儀器檢測新建喉管焊接位是否含鉛,要求持牌水喉匠為新落成供水系統化驗鉛、鉻、鎘及鎳4種重金屬;
(2) 研究未來水務工程使用銀焊或壓合接頭等毋須焊接技術;
(3) 研究將來以中央採購焊料;
(4) 研究檢討自1975年實施後至今未修改的《水務設施條例》。
◆房委會中期報告建議
10月6日,房委會「公屋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提交中期報告,點名批評建築行業以至房屋署,普遍對焊料含鉛風險、影響、健康風險均認知不足;總承建商雖清楚房署對焊料不能含鉛的要求,卻「從來沒有落實適當的保障措施」;水喉分判商亦忽略焊接的重要,對地盤監管工作鬆懈,令工人可自行採購含鉛焊料接駁喉管,且沒針對焊料作任何申報。報告指明房署監管制度不足,並提出3項改善措施﹕(見表)
◆業界反應
憂水喉匠人手不足
水務署報告顯示,一些接合水管的燒焊工藝甚為粗糙,有需要提高業界質素。據悉,發展局計劃於2017年對建造業實行「專工專責」措施,其中水喉工序由半熟練技工或熟練技工負責,或至少要在熟練技工監督下施工。
現時本港約有2900名持牌水喉匠,過去4年每年平均僅有100名水喉匠申請並取得牌照。香港持牌水喉匠協會前副主席張榕枝指出,水喉匠近年青黃不接,缺乏新血入行,加上政府大增公營房屋供應,擔心未必有足夠合資格水喉匠滿足小組要求。英國特許水務學會香港分會前主席簡國樑稱,過往業界的確對焊料缺乏規管,建議政府加強培訓,並因應小組建議改善水喉匠課程內容。職業訓練局表示,該課程每年取錄約200至300名學生,會按市場需要提供學額。
需時適應登記制度
房委會建議工人使用中央採購的焊料時須登記,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贊同登記措施可堵塞地盤工作機制的漏洞,但業界需時適應。他指相關登記措施在中期檢討報告出爐前已在公屋地盤實行,例如管工提早半小時到地盤提取焊料分發給工人,又會記錄每份焊料的號碼及生產商資料。他又指過往業界監管焊料如一盤散沙,「二判、三判自行更換低熔點的焊料,加快工序,或單靠幾年前通過檢驗的焊料,但批次不同,供應鏈可能有問題」。
◆其他建議
盡快修例 加重罰則
《明報》9月29日社評認為,水務署的報告建議強化法例,可起規範導引作用,當局應盡快修例。現行《水務設施條例》於1975年實施,40年來無修訂,但物料和含鉛標準幾經改變,很難相信一條法例可應用於那麼多不同情G。
另現行法例下,對違規水喉匠的最高罰則是罰款1萬元及吊銷牌照6個月,阻嚇作用不大,故須加重罰則。
食水安全立法
有意見認為,鉛水事件反映的最大問題,是政府沒有訂立一套符合標準的食水安全法例。民間智庫「法政匯思」比較多個國家的食水安全法規,發現歐盟、美國、新加坡及中國內地均有專門管制食水的法例,並設獨立機構測試及審核,兩方面均領先香港,本港水務條例過時。
事件也證明現行水務設施與整個食水供應系統,包括從食水供應系統安裝工程的監管、食水供應系統的物料審批、監控及審查、施工及竣工期間的監控到食水管物料及食水水質等技術標準和監管制度都存有漏洞,建議訂立更安全的準則。
■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健康資訊(health information)
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
管治威信(governance authority)
參考資料
政府新聞處,「食水含鉛事件」資訊專頁﹕isd.gov.hk/drinkingwater
其他參考資料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022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