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時代」與兩岸和平新局
——馬最後一場雙十演說有感

[2015.10.18] 發表
林泉忠:儘管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然筆者深信,「開啓兩岸和平新局,提升台海和平指數」,將成為後世對「馬英九時代」最中肯的評價。圖為馬英九總統發表任內最後一次雙十演說。(資料圖片)

10月的台北街頭,和往年一樣,掛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郵局及許多公共設施也都有「雙十國慶」的裝飾,而重頭戲自然是10月10日上午在總統府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4年國慶大會」。筆者今年與數千特地從海外回國的僑胞出席了此次慶典。

今年慶典的特殊意義

儘管會場的籌備與安排與往年無異,今年卻也多了幾番特殊的意義。

其一,今年是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出席並以總統身分致辭。

其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首次出席,朝野各政黨的領袖聯袂同時出現。

其三,台灣大選在即,國民黨選情低迷,又遇上「換柱」風波。媒體的焦點之一自然放在洪秀柱、朱立倫、蔡英文在主席台上微妙的互動神情。不過筆者關心的仍是馬英九最後一份國慶演說的內容。

馬英九此次發表的國慶演說以〈和平繁榮,永續台灣〉為題,全文洋洋灑灑4,000多字,既回顧7年多以來的政績,也對將於明年致辭的下一任總統寄予厚望。演說內容花了較大篇幅闡述過去7年多政府在民生方面的建樹,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一、突顯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並期許未來的台灣社會延續下去。馬英九特意提及蔡英文出席國慶典禮,從而強調台灣社會及海外僑胞都一致認同「中華民國」。儘管國家認同是台灣社會1990年代以來爭議不斷的議題,然而「中華民國」也被台灣社會視為「最大公約數」,蔡英文也主張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因此此一論述四平八穩,在社會觀感上並不會引發爭議。

二、重溫任內先後提出應對領土爭議的「東海和平倡議」與「南海和平倡議」,其中視與日本簽訂《台日漁業協議》為隨之而來的一大突破,有效解決40年的釣魚台漁業糾紛,達成「主權未讓步,漁權大進步」的目標。眾所周知,馬英九對維護東海與南海主權意志堅定,然而當下南海局勢日趨詭譎,明年新政府是否有能力在中美日3國的新競逐遊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和平角色,備受矚目。

三、強調任內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卓有成效,突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張是穩定兩岸關係必不可少的基礎。誠然,馬英九任內各項建樹中,兩岸關係無疑是一大亮點。恢復「兩會」(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協商機制,實現「三通」,開放「陸生」、「陸客」來台,的確使兩岸出現自1949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祥和氣氛。

台灣社會非憂慮兩岸交流本身

無可否認,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遇到挑戰。然而,台灣社會所憂慮的重點,並非對兩岸交流本身,而是對北京透過經濟力量,逐漸侵蝕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性及自由民主價值的憂慮。

3個月後,台灣將選出新的總統,明年的國慶也不再由馬英九來致辭。儘管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然筆者深信,「開啓兩岸和平新局,提升台海和平指數」,將成為後世對「馬英九時代」最中肯的評價。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更多中國要聞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大家都以為故事的寓意,是不要亂叫狼來了。但我常常懷疑那個喊狼來了的牧童,其實沒有錯,他知道狼遲早要來,只是無法確定... 詳情
功課求認北斗七星 家長喊霧大乾脆欠交
【明報專訊】四川成都有不少家長投訴子女功課過於刁鑽,例如要「數星星」,更指明要學認北斗七星,但因為連續霧天,根本無可能完成。有的則要小三學生... 詳情
山西通姦女市長涉賄1400萬
【明報專訊】中共十八大後中央大力打貪,山西官場成為反腐重災區,不但眾多高官落台,貪腐女官員亦最多。其中山西國信投資集團前女董事長上官永清被查... 詳情
清代石獅王鼻遭刻字
【明報專訊】四川成都市在郊區一村莊發現一尊高6.5米的清代石獅,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清代石獅,估計重60至70噸。不過,在石獅鼻孔上方,被...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癌症論壇昨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引述相關癌症報告指,中國每年有大約337萬的新發癌症病例,死亡病例則有211...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