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衛署醫局合撰教材 課堂反思捐器官情與理

[2015.10.09] 發表

【明報專訊】19歲女生勞美蘭等不及屍肺移植離世,再次觸發社會對器官捐贈的討論。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利群歡設計了相關通識教材,除教導器官捐贈的知識,亦鼓勵學生代入器官衰竭病人及其家人角色,思考其感受,並討論捐器官與否的原因。她說,尊重學生抉擇,不擬捐器官的學生上課後亦未必即時改變取態,「但之前什麼都不知道,覺得最好不要踫,現在最少不會避忌」。

代入不同角色思考

利群歡與衛生署及醫管局合撰器官捐贈教材,並為教育局舉辦師訓班分享教學策略,她指器官捐贈涉及個人價值觀、「留全屍」中國傳統觀念及醫療問題,可連繫上通識科的個人成長、現代中國及公共衛生3個單元。

根據其教案,首部分是情意教育,學生會討論火災時帶走什麼東西(如家人合照),藉以反思個人價值觀,利指學生大都表示親情和健康最重要。他們再討論失去寶貴東西及失而復得的感受,教師可將之引伸至器官衰竭,再獲移植器官的感受。

另一部分則重視說理,教師會先讓學生了解什麼器官可捐贈、各器官對健康的重要,及慢性病對社會的影響,如增加醫療服務負擔、社會減少生產力、患者家人承受壓力等,並教導基本知識,如必須腦死亡後才可捐器官、活肝捐贈的風險及捐出部分肝臟後可重新長出來等。

反思中國傳統觀念

教案再要求學生代入不同角色討論,如女兒是否捐活肝給爸爸或同學?母親是否捐出離世兒子的器官?利表示,學生可多角度考慮後選擇,但過程中教師可引導他們作更多反思,如部分學生稱因為傳統觀念、身體髮膚受諸父母等而不捐出器官,背後是出於孝道、尊重父母、不想他們難過,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換角色思考,「有些父母等候別人捐器官救子女,若你是這些父母,又是否希望別人捐器官?」學生之後會模擬器官衰竭病人,利用所思所學撰寫情理兼備的信,呼籲大眾捐器官。

比較港與外國捐器官數據制度

教材亦要求學生整理本港捐贈器官的數據,及比較外國數字和相關制度,如預先默認同意死後捐贈器官(opt-out)、告知同意(opt-in)及強制捐贈等。學生會發現實施強制捐贈的地方或先進國家的捐贈數字較高,但有保留全屍觀念的中國及有器官買賣的地方,捐贈比率較低。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瑞士的酒店管理課程一直受留學生歡迎,瑞士酒店管理教育集團(Swiss Education Group, SEG)首次推出每年3個... 詳情
科大建水運基地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近日舉行水上活動中心一期工程的動土儀式,中心一期設有船棚,存放各類船及設備,並會成為水上活動訓練基地。儀式當日,成龍慈善... 詳情
時事通識教材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星級生﹕萬用技巧戰勝中文
【明報專訊】「(考中文科)如果沒什麼準備,都幾易死!」許名瀚坦言初中時中文科成績只屬中游,至高中修讀中史,看古文資料多了,語感掌握得愈來愈好... 詳情
星級生﹕關鍵字展示扣題意識
【明報專訊】除了說話一卷取得5*,許名瀚中文科其他四卷皆考獲5**。他表示,平日聆聽和說話屬弱項,表現不太穩定,「聆聽最高試過90多分,最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