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郵署長:回歸時決定續用舊郵筒
【明報專訊】郵政署計劃覆蓋現役59個殖民時期郵筒的皇冠標記及君主徽號,被保育團體質疑去殖民化,前郵政署長譚榮邦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1997年回歸時已決定不移除殖民時期製造的郵筒,認為現存的郵筒還可使用,維持原狀是較實際的做法,至於新建的郵筒則應改用新的郵政標誌。
郵政署日前回覆本報,指現存59個不同殖民地時期製造的郵筒不合時宜,今年3月決定將郵筒上的皇冠標記及皇室徽號,劃一套上香港郵政的蜂鳥標誌。曾於2006至2008年出任郵政署長的譚榮邦,昨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指回歸時郵政署已決定不移除殖民時期的郵筒,主要考慮到該批郵筒仍可使用,維持原狀是較實際做法。
他說,不是所有殖民時期存在的物品都要更改,本港不少街道名稱如英皇道、太子道等都沒有在回歸後改名。他不評論郵政署做法是否「去殖民化」,又指殖民地徽號是鑄在郵筒上,認為覆蓋徽號的做法是「欲蓋彌彰」。
指蓋殖民徽號「欲蓋彌彰」
另外,由於郵政署並無打算收回舊郵筒,亦未有透露何時開始覆蓋郵筒標記,為了號召市民加入監察行列,長春社於facebook設立「香港舊郵筒」專頁,鼓勵市民到各區拍攝舊郵筒,然後將相片上載到該網頁,截至昨日收到逾20張照片,當中包括大嶼山梅窩及大澳的郵筒。
民間保育組織「郵筒搜索隊」隊長冼偉文說,殖民地時期製造的舊郵筒具本土歷史意義,覆蓋郵筒的皇冠標記是非常不尊重歷史,希望署方收回成命,或諮詢公眾意見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