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元下挫 商家難撐 貨品價格料全面漲8%

[2015.09.22] 發表
有心水清的華裔消費者指出,Dollarama內已有不少貨品漲了價,譬如是圖中的相架,從過往的一元已升至1.5元。(明報記者攝)
有服裝研究公司總裁指出,加國服裝價格從今年年底開始將上漲5%。(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加拿大零售商協會進行的一項內部調查發現﹐加幣兌美元猛跌以來﹐以美元結算的商品成本加重﹐本地零售商過去一段時間仍盡可能「選擇性」漲價﹐但現在已經難以維持﹐未來將出手較大幅度的加價,升幅介乎5%至8%之間。

該項調查於本月8日到11日進行﹐調查一批加國大、中型零售商戶。調查結果反映﹐加元匯價下降對零售價格的大影響﹐「還在後頭」。

49%的受調查商戶表示﹐加元貶值造成他們成本上升超過5%。

調查指出﹐這樣大幅度的成本壓力﹐是難以承受的﹐最終將被轉嫁給消費者。「價格突破的時刻可能就在新年﹐因為此時零售商和供應商將敲定他們2016年的計劃」。

調查繼稱﹐「到時候零售商可以消化成本壓力的辦法已經用光﹐唯一的道路是將商品價格調整到新的成本現實上面。我們只能希望那時經濟復蘇、消費者收入不錯﹐可以承受價格的上升」。

服裝研究公司「北美Trendex」的總裁夏理斯(Randy Harris)表示﹐他認為加國服裝的價格指數從今年底開始將上漲5%。

滿地可銀行高級經濟師陳蔚純相信﹐其實加元貶值帶來的成本壓力﹐早已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今年1至8月在油價低企的情況下﹐全加通脹率是1.3%。帶動通脹就是食物、家具、家電、運動器材等進口份額比較大的商品。

消費者記憶猶新的是﹐當加元和美元幣值相當的時候﹐許多零售商也並沒有下調美元結算的商品的價格。為何加元幣值時﹐他們要提高商品價格呢﹖

陳蔚純表示﹐道理很簡單。商戶總是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加元升值有好處時﹐只要市場環境允許﹐商戶就會把好處留給自己。加元幣值時﹐只有商品賣得出去﹐他們也會漲價﹐把壓力轉給消費者。

受調查的公司﹐從商品面廣的「加拿大輪胎」﹐到打折連鎖店「Dollarama」。這些商號都有眾多商品使用美元訂購。為了消化加元貶值的負擔﹐他們必須想辦法﹐比如解僱員工﹐或者加價。

「加拿大輪胎」CEO梅德林(Michael Medline)表示﹐為避免漲價﹐他們需要提高效率﹐從競爭對手處爭取市場。今年第2季度他們減少了3500萬元外國資源的商品來源。他說:「我們盡力不要將加元貶值造成的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因為這樣做不是真正改善生產力。我們需要做得更優勝﹐擴大市場佔有率。」

他說﹐部分由因加元貶值令該公司零售部門今年第2季度的毛利下降0.75%。

Dollarama公司的CEO羅塞(Larry Rossy)稱﹐如果加元繼續低位﹐到明年他們也許需要將商品的最高價從現在的3元﹐提高到4元。但食物的2元最高價仍會保持。

記者昨天來到士嘉堡一處Dollarama採訪。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店內華裔消費者眾多﹐當時可佔到60%到70%。被問及對店內商品價格的感受﹐有的人表示並未追蹤﹔也有的說﹐發現有些商品漲價﹐但此間始終是多倫多最便宜、實惠的購物處﹐所以不管怎樣﹐別無選擇。

更多要聞一
【明報專訊】加拿大選舉事務署悄悄提醒職員﹐留意愈來愈高明的打壓手法﹐有人設法阻撓民眾履行選民義務﹐甚至阻止他們上投票站投票。 選舉事務... 詳情
新戰鬥機採購起爭拗 哈珀唐民凱聯手轟杜魯多
(渥太華21日加新社電)聯邦選舉3大政黨的爭鬥﹐周一聚焦在新戰鬥機採購計劃上。 自由黨領袖杜魯多(Justin Trudeau)日前宣... 詳情
莊德利反對舊路收「買路錢」
【明報專訊】多市議會執行委員會昨天討論一個對多市具有重大影響的報告﹕給賈丁納公路和當谷大道設置「買路錢」﹐引起人們普遍關注,但市長莊德利表示... 詳情
省府資助200基建項目 改善社區生活質素
【明報專訊】安省正在建造安全而可靠的基本建設,以幫助各行各業創造工作,確保安省的未來光輝、經濟繁榮。自從今年4月以來,安省宣布資助200多個... 詳情
貧困居民遷近郊地區 求助食物庫激增45%
【明報專訊】根據多倫多食物賙濟庫(Daily Bread Food Bank)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多倫多的房屋開支持續飈升,已迫使那些在貧困...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