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投資首重分散風險
今期「湯文亮會客室」請來「立場新聞」創辦人蔡東豪,一起探討香港政經前景,以及分享分散投資之道。
湯: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
陸: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
蔡:立場新聞創辦人蔡東豪
陸、湯:今日嘉賓是立場新聞創辦人蔡東豪,他剛出新書《復原力》,我認為該書名頗應景。因為早前政改被否決,有些人覺得香港被撕裂了,復元需時。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歷很多考驗,例如67暴動、73年股災、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08年環球金融海嘯,但是每一次跌倒後都可以起番身。你怎樣形容香港的復原力呢?
不懼政改撕裂 港復原力強
蔡:正如你剛才所說,香港的復原力一向很強。例如2003年面對SARS的大衝擊,我們不需半年便克服困境重新上路,所以歷史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沽空香港,沽空香港是危險的。至於這次政改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影響,不少傳媒以「撕裂」來形容,這反映情G已相當嚴峻,因為很多關係被「撕裂」後往往難以修補。
湯:「撕裂」係雙方五十五十勢均力敵,若六四或七三之比便不會撕裂,強者可把弱者拉過另一邊了。
蔡:雖然「撕裂」後一般滿身傷口,但我也不悲觀,即使情G再壞,香港總會捱得過去,未來兩、三年有不少選舉,也許選舉後將有一番新局面呢?我們永遠要向好的方面去想。即是說,即使早前政改方案令社會氣氛十分緊張,但700萬人始終要搵食要生活,我覺得前景不是這樣灰,我覺得香港是有復原力的。
陸:你覺得香港最強是什麼,令香港有這麼強的復原力呢?
蔡:我覺得香港最強的地方,除了人所共知的獅子山精神外,是把握到過去逾30年大陸改革開放的機遇,做到大陸其他城市做不到的事。很坦白說,若我們的制度像大陸一樣瑕疵處處,例如打個電話給主管官員便可將事情辦妥,那大陸便不需要香港了。近期有些人經常說香港要迎合大陸,我覺得應該掉轉才對,香港要做到與大陸不同才是好事。
湯:同意。若大陸各方面都追上香港,香港便沒有價值了。
香港制度佔優 毋需迎合大陸
蔡:很多年前我已說,因為香港有誠實、公平、法治等核心價值,上海是追不上香港的。為何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穩固?為何這麼多大陸人到港買樓?為何大陸父母要送子女到港讀書?正正因為我們與大陸不同所致。我記得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引述當時任港交所(0388)主席主夏佳理的一句話:「關於申請上市的事,你找我幫忙也沒用。」言下之意,公司申請上市事宜,由港交所的行政總裁及上市委員會負責,即使是主席亦無權過問。我覺得這正是香港制度上的優勢。
另外,投資界普遍認同分散投資的理念,我對此亦深信不疑,在過去、現在及將來的文章,我也重重複複對讀者說:「請你記住分散投資」。原因是在投資市場,可能出錯的都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我在新書中分析復原力,背後理念是預計了自己會犯錯,而分散投資的好處是,即使犯錯亦不會被一棒打死。湯博士,你覺得分散投資是否正確呢?
湯:分散投資是必須的,但不代表是盲目分散。例如我是地產商,難道為了分散投資便去買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債券或衍生工具嗎?我持有現金,便已等於分散投資。
蔡:即是說即使你最擅長地產投資,但也不會將所有身家性命財產投放在地產吧?
湯:對,一定要持有一些現金。像陸東早前向我推介港交所,我想了一下,反正有這麼多現金在手,於是就買了港交所。
蔡:但你也不會將全部身家買入港交所,即使肯定「貼士」準,也不會「唻迭v買單一股票。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