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烏龜促建路壆 各方齊說先顧人命
【明報專訊】萬錦市一處小湖泊眾多的社區內,有居民要求設立減速路壆(Speed Bump)或警示牌,減緩車速以保護當地的龜類。但市議員何胡景則表示,減速路壆的方式已跟不上時代,不會再採用。而警方則表示人命關天,市民只有在確保自己及他人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發揚善心。
這處「龜命」受重視的社區,位於萬錦市麥健士少校徑夾華登路地區,這裏的一些道路兩側多有面積不大的小池塘,一些龜類就棲息在這些池塘中。牠們出於覓食或交配的需要四處遊蕩,因此會橫穿馬路甚至在路邊築巢產蛋,結果被疾馳而過的車輛輾死。
由於烏龜繁殖的成活率很低,而且發育成熟所需的時間又長達十幾二十年,因此Kawartha「烏龜保護中心」方面聲稱,一隻烏龜的死亡,都有可能會導致某個種群滅絕。
當地熱心的居民於是向何胡景市議員建議,在靠近池塘馬路上設置減速路壆,或者設立警示牌,提醒來往的司機小心橫穿馬路的烏龜。
但何議員表示,減速路壆這樣的交通控制方式受到了消防、救護和警方的反對,因為它會嚴重拖延應急人員趕赴現場的時間。
「過減速路壆的時候,車速一定要降到時速20公里以下,如果路壆的數量再多一些,那應急車輛的反應時間會被拖長,那是會誤事的。另一方面,被送上救護車的傷者,過路壆的時候再那麼顛簸一下,輕傷都要變重傷。所以我們現在都不再採納減速路壆的建議。」
他認為最妥當的解決方式,是在道路下面設置涵洞,方便龜類穿行。「這些龜類鑽涵洞的話,就不用爬上爬下過馬路。而且龜類喜陰,陰濕的涵洞會對牠們有更大吸引力,不會存在龜類不願過涵洞的問題。」
而多市警方的張警長則表示,安省交通法明確規定,只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司機才可以採取措施避讓出現在公路上的動物。
「人命關天啊!既包括你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包括你周圍車輛內乘客的安全,所以這個煞車不是隨便踩的。如果因為避讓動物而導致了人命傷亡,這個司機絕對要負全責。那是人命重要還是動物的命重要?不言而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