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75孤兒 河北富婆變欠債媽
【明報專訊】在城裏長大、八九十年代就已是百萬富翁的河北武安人李利娟,從1996年5月開始收養四川籍的第一個孤兒起,19年間收養了75個小孩,早年靠服裝生意和積蓄養家,到2011年已入不敷出,現今已欠債2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如今,身患淋巴癌的李利娟,仍在努力掙錢養活這些孩子們。
6月8日下午,李利娟又一次來到北京,為新收養的棄嬰治療心臟病。5月16日晚上9時多,李利娟在屋門前撿到第75個孩子,是個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父母留下「是兒子,盼閨女」的字條後匆忙離開。面對剛撿到的嬰兒就被送到ICU,李利娟說:「養或不養的問題並沒有困擾着我,因為我不可能眼看他死去。」
遭親生兒子拒見11年
武安市上泉村西頭「愛心村」裏的孩子們,最小的還沒滿月,最大的已24歲,「不算孩子們的治病費用,一個月開支也要5萬多元。」精打細算的李利娟擺鞋攤,又種了20多畝地,養了120多隻羊、豬、鵝。「能不買的我們都自給自足,還好孩子們很懂事,會幫着幹農活、照顧弟弟妹妹。」在李利娟為戶主的戶口本上,已有70多個家庭成員。
然而,被75個孩子叫媽媽的李利娟,卻被親生兒子拒見11年。2004年,在北京某部隊當兵的兒子小文(化名)受傷,頸椎等多處骨折需要手術,而當時患重度腦積水的養子豆豆(化名)也面臨第二次手術,經權衡,她選擇陪伴豆豆。小文因此患上術後抑鬱症,不願與人交流,尤其拒見李利娟。她說:「我一生中感到最愧疚、最對不起的就是兒子。」
民政局籲出台民辦機構法規
武安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景文表示,根據規定收養孩子必須在政府的福利院中進行。李利娟申辦的是一個民辦非企業性質的機構,是不符合規定的。「如果能夠盡快出台關於民辦福利院的法規,會更便於操作。」李景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