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疑病症」(hypochondria,又稱「健康焦慮症」health anxiety)的人經常擔憂自己患上嚴重、甚至是可致命、但尚未被診斷出的疾病,這會導致長期嚴重的焦慮。關注個人的健康是正常的,但過度的憂慮會耗費人的精力,以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及維繫人際關係,嚴重的疑病症使人完全喪失能力。
疑病症的症狀包括
(一)長期對患上嚴重疾病或健康問題有強烈的恐慌或擔憂;
(二)有輕微的症狀或感覺就會擔憂患上嚴重的疾病;
(三)因同一症狀重覆多次求診、或接受複雜的檢查、甚至動手術;
(四)經常轉換醫生:若一位醫生告知沒有患病,但患者並不相信而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
(五)不停與親友談及症狀或可能患上的疾病;
(六)執著於搜集有關健康的研究報告及資訊;
(七)經常自我檢查身體,查看有沒有出現問題,例如腫塊、痛處等;
(八)經常自我檢查生命體徵(vital signs),例如血壓、脈搏、呼吸等;
(九)聽到或看到有關某一疾病的資料就對號入座以為已患上這病。
不是每一位擔憂自己健康的人都是患上疑病症,當感覺到某些症狀而醫生未能作出明確的診斷確能令人擔憂。在某些情況下作更深入的檢查及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是有需要的,但若患者嘗試將自己的症狀套入某些疾病時,有很大可能是會發覺有吻合之處,因為很多輕微的毛病與嚴重的疾病有相似的症狀。在這資訊發達的年代,人能從多種途徑尋找有關健康的資料,比從前更容易得到可能是不全面(即片面)、不合時(即過時)、沒有科學根據(即人云亦云或個人意見)、甚至不正確(即錯誤)的資料。這反而會令患者的焦慮「火上加油」、演變得越來越嚴重。得知健康的訊息是正確的做法,而成為自己健康的積極參與者是保持健康重要的一環,但若做得過火,就算在做過適當的檢查、而醫生已排除患上嚴重疾病的可能後,患者仍然為有患上嚴重疾病的念頭所折磨。那麼,他已越過界線演變成為疑病症了。
醫學界仍未能找出疑病症的病因,個人性格、人生經歷、成長過程及遺傳特性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疑病症與多種不同的焦慮症(例如恐慌症、強迫症等)有相似之處;會增加患上疑病症的高危因素包括:(一)少時曾患重病;(二)家人患上重病;(三)至愛的人死亡;(四)患有焦慮症;(五)家人患有疑病症;(六)誤信身體健康是應該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的;(七)有特別容易患病的感覺;(八)有疏忽照顧子女或虐兒的父母親等。
疑病症可於任何年齡發病,包括兒童期,但多發病於成年期的早期,男女的發病率相若。患者較多患有抑鬱、焦慮、憤怒、沮喪、濫用藥物及酗酒等,更會因接受無必要的檢查及治療而增加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的風險。由於受到擔憂患上重病的困擾,這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包括學業、事業、經濟、人際關係、及與醫護人員的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