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96年的八仙嶺山火導致5人死亡、10多人受傷。這場意外的倖存者之一張潤衡嚴重燒傷,但一直以來積極面對人生,取得心理學學位後更投身治療師行列,希望以自身經歷和知識鼓勵更多人。校記吳珮榆參加張潤衡的講座,並記錄當中鼓舞人心的部分,以文字傳遞正能量。
每個人在成長路上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壓力,抗逆能力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心理培訓導師張潤衡5月9日應筲箕灣東官立中學的家長教師會邀請,擔任周年教育講座演講嘉賓,分享「提升抗逆力」的秘訣。
張潤衡於1990年代就讀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在1996年的八仙嶺山火中被嚴重燒傷。面對重傷,他並無自怨自艾或選擇逃避,也沒有放棄生命,而是從逆境中自強,追求自己的理想及人生目標。
抗逆方程式:接受堅持控制再來
「逆境不會跟我們預約。」逆境隨時出現,難以預計,張潤衡指AQ(逆境商數)必須在這時發揮出來。逆境商數是人們面對危難或與預期不相符的情况時的反應能力,他表示面對逆境時,有些人會選擇說粗言穢語發泄,但其實這樣做沒有用,問題不會消失,反而令負面情緒增加,在逆境中鼓起勇氣解決問題,才是最好方法。
張潤衡自有一套對抗逆境的方程式「ABCA」——即Accept(接受逆境)、Belief(信念)、Control(控制情緒)、Again(重新站起來)。面對困難,首先是接受事實、服從結果,繼而從錯誤中學習,並嘗試感恩。他認為人應該要「認命」,但非自怨自艾,而是要接受現實,並從事實和錯誤中學習,避免錯誤再發生;其次是堅持信念、始終如一,保持達成目標的信心。他以中學時代參與過的一場足球賽為例,指出保持信念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思考4問題
張潤衡提出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關是什麼?」、「我們需要的信念是什麼?」、「我們需要控制什麼?」,以及「我們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他認為這四個問題能幫助年輕人面對並解決困難,又希望學生能認真思考問題。最後,他給學生送上「金句」﹕「跌倒不要緊,最重要能夠很快站起來」,提醒學生在面對逆境時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吳珮榆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中五)
圖﹕資料圖片
文字整理﹕鄭寶欣
■編輯部評語
行文流暢 結構頗佳
大致流暢,結構頗佳,能交代主角分享的重點。惟完稿後應自行檢視,避免前後句子意思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