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中央扶持三農政策
【明報專訊】中國目前仍有約7億農民。「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民收入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2014年為2.92:1)、農村面貌落後、欠缺基礎設施等。「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質素、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富強。2004年至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一號文件」均以「三農」為主題,突顯對問題的重視。
2015年2月,新華社一篇報道解讀最新「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諸多困局和挑戰,部分如下:
1. 如何發展現代農業?
中國有不到全球10%的耕地面積,卻要養活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但資源日益稀缺,生態環境脆弱,加上農產品價格不具競爭力,農業生產高投入高產出的舊有發展模式亮起「紅燈」。
文件提出農業發展須盡快轉型至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等。
2. 如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經濟增速放緩,農民打工收入增長前景不樂觀;家庭經營收入方面,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農產品價格低迷,種田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縮窄。
文件提出推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鄉村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的思路,學者指對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幫助。
產業融合 加強基建
3. 如何建設「新農村」?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下,人居環境(如污水排放和垃圾問題)仍需改善,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程度嚴重等。
文件在強調水、電、路等基建的同時,還強調公共服務水平和文化建設,提出要創新鄉賢文化,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
4. 如何解決「法不下鄉」困局?
農村的法治建設相對薄弱,非法徵用農民土地、非法佔有農民資產等時有發生;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常出現公司與農戶互相「撕狾X同」,屢見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的案件。文件提出要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等,學者認為法律可保農村改革順利推進,同時可杜絕一些人「以言代法」,保護農民權益。
■相關概念
城鎮化(urbanisation)
農村改革(rural reform)
三農問題(issue of sannong / three rural issues)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下派「第一書記」可如何幫助農村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2.「三農問題」可能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什麼影響?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劍指「三農」新挑戰 破解「三農」新困局〉,新華網,20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