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熒光無機物 辨認對付癌細胞

[2015.04.21] 發表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教授羅錦榮及其團隊研製的無機化合物,可呈現5種熒光顏色,亦有望增至彩虹七色。熒幕中是顯微鏡下發光的化合物進入癌細胞,醫護和科研人員可藉此識別問題細胞。(城大提供圖片)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卓敏生命科學教授姜里文(中)的科研團隊,多年前從植物細胞內發現一種新的特有蛋白質「FREE1」,可影響細胞儲存營養等功能,團隊未來將藉此探討如何造出更有營養的農作物種子。(余瑋攝)

【明報專訊】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教授羅錦榮及其團體,研發出有熒光顏色的無機化合物「過渡金屬配合物」,可因應癌細胞吸取較多葡萄糖及一氧化氮含量較高的特性,進入癌細胞,在光線照射下釋出毒性殺死癌細胞。有關研究奪得裘槎優秀科研學者獎,團隊期望以5年時間研發成藥物,用作早期診斷及治療一氧化氮含量均較高的癌症、阿茲海默症及柏金遜症。

治癌柏金遜阿茲海默症

現時部分有機化合物都可做到同樣功能,羅的團隊研發的無機化合物,熒光效果更持久,成本亦較便宜,羅稱,用有機化合物做20次癌細胞測試,要近3000元;用無機化合物的成本只需其七八成,可望進一步減至五成以下。

成本有望廉一半

他補充,現有實驗仍是在人體外用該化合物初步辨識和殺死癌細胞,團隊仍要研究如何將該化合物變成藥物,在病人服用後自動前往患癌器官,進入並殺死患癌的細胞。

中大姜里文再奪裘槎獎

專門研究植物細胞生物學的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卓敏生命科學教授姜里文,其科研團隊3年前從植物內發現一種新的特有蛋白質,可影響細胞儲存營養等功能,團隊未來續研究該蛋白和細胞的關係,從而探討如何製造更有營養的農作物種子。該研究令姜教授繼2009年後,今年再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姜里文解釋,每個植物細胞內都有逾千個細胞器,猶如人體器官,各有特定功能,而每個細胞器都含有不同的蛋白質,當中最大的細胞器稱為液泡,主要用作儲存營養和代謝廢物。

姜里文的科研團隊3年前研究發現,液胞內有一種特有的蛋白質,並命名為「FREE1」,可調控液泡的形成和分解,若沒有FREE1,將影響液胞儲存營養等功能。該研究成果最近刊載於《美國科學院院報》期刊。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