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姥爺落難 折射公私界線缺失紊亂

[2015.04.08] 發表

央視主持人畢福劍一直以親民形象為國內觀眾喜愛,孰料最近卻「攤上大事兒」。一段他和朋友聚餐時在私人場合裏輕鬆調侃毛澤東的視頻,被好事者傳上網,在輿論場引發激烈反應。輿論在熱議畢福劍是否能用侮辱性詞彙調侃毛澤東的同時,也對這種未經當事人允許,即將他人在私下場合的戲謔調侃公開發布上網並作惡意政治性導引的行為表示了強烈批評。

而就在前幾天,廣州的區伯,因為監督「公車私用」而在長沙被警方設局陷害,引發了轟動一時的輿論熱潮。所幸的是,區伯得到了輿論一致同情與支持,人們在強烈抨擊長沙警方以非法手段報復性執法構陷公民於私德之外,普遍發出了「私德」不應影響「公義」的呼聲。

多維新聞一扁評論指出,這兩件事其實講的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要分清公私這條分界線。

不能因公損私 也不能因私而廢公

自古以來,中國就講究公私要分明。比如封建社會時期,就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干政,這無疑就是皇帝將自己的家事與國家大事做嚴格區分的鮮明態度。再比如據史料記載,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甚至還曾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而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明知此事卻依舊惜才,不但不殺反而重用魏徵,作為一國之君,李世民也做到了放下個人恩怨,以國家大局為重。在現今社會,無論是政壇還是在商界,主流價值觀也都講究要公私分明,倡導人們既不能因公損私,也不能因私而廢公。

很多事實表明,「公私分明」這一淺顯易懂的道理從古至今都有,「公私分明」這一原則,應該適用於任何領域,任何時期,包括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也同樣有效。然而很多時候,人們卻依舊無法做到。而當「公私不分」,攪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會引發種種混亂。

最突出的例子莫過於很多人企圖用「私情」來謀取「公利」,一度社會上流行靠「拉關係」「拼人脈」以達到「公事私辦」,從而造成「徇私枉法」,形成了氾濫一時的腐敗現象。在反腐打虎過程中之所以會湧現出如此多的貪官深陷朋友圈,甚至出現「家族政治集團」,通通也都是由於公私不分所引發的惡果。

所以,無論是區伯事件,還是畢福劍此次調侃毛澤東的視頻,都屬於私生活的範疇,不應該被網絡傳媒無限放大,從而造成「公私不分」的情形。特別是此次畢福劍的事件,更不該被人利用,被無限放大為嚴重的「政治立場問題」,也不應該將之扣上「不雅視頻」的帽子。否則,如果任由這種告密性質的惡行氾濫,整個社會必將陷入文革式的災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將蕩然無存,各種惡意將令人處處防範。

但是,像畢福劍和區伯這樣的公眾人物也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失誤,不應因「公私需要分明」而就此拉低自身的為人底線。必須認識到,在互聯網時代,媒體傳播有着不受當事人控制的風險。當人們隨時隨地將生活中的一些碎片化的私生活信息上傳到網上的時候,網友們接受到的也只是些片面並且斷章取義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卻隨着傳播範圍的擴大而被不斷強調,由此被廣泛接受,使得信息既片面又主觀。

網絡用戶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各個網站,任何個人都可以將視頻與照片發放到網上。這就導致無論是信息的來源方,還是信息的接收方,其素質都參差不齊,而信息內容也往往根據上傳者的喜好而定,這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容易帶有濃厚的個人主觀色彩。而與此同時,網絡圍觀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還做不到客觀理智,有選擇地接收網絡所傳播的信息,由此,在「公私不分」的情況下,就會造成錯誤的導向。

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區伯和畢福劍們要承擔的風險。儘管在認識層面,媒體可以呼籲網民明確公私這條分界線,但是這樣的認識要被所有網民接受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所以,無論是區伯還是畢福劍,都應提高「私德」水平,不要授人以柄。特別是作為央視主持人的畢福劍,更應該對現代網絡媒體傳播的特點認識深刻,保護好自身的公眾形象,避免明星形象因為不慎就坍塌並毀於一旦。身為一名資深媒體從業人員,畢福劍陷入目前這種被動局面,顯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他也確實要自己來承擔這樣的風險。

更多中國要聞
越共總書記訪華 打社會主義牌專家﹕分歧太大威望不夠 南海爭議難解
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昨日抵京,開始訪華行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日與阮會談時,雙方同意共同努力,「管控好海上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習... 詳情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中國駐很多國家的大使館和領事館,都有掃墓活動,不看不知道,原來除了美洲外,四大洲幾十個國家都有中國公職人員安葬。世界大國中... 詳情
福建PX廠復燃  燒毀2消防車
【明報專訊】福建漳州市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的PX項目化工廠前晚發生爆炸,經撲救後大火一度撲滅,至昨晚7時許卻因罐內殘餘物料溫度過高,接觸空氣後死... 詳情
【明報專訊】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日前發布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墨西哥城(墨西哥)、里約熱內盧... 詳情
高價學位房泡湯 穗近百業主抗議
【明報專訊】廣州天河區不少市民花費巨資購買學位房,卻被告知子女無法入讀此前承諾的優質小學。清明假期,有業主在銷售中心聚集抗議開發商涉嫌欺詐。...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