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屋與柏文價差額趨大
競投頻推高屋價 新柏文則不斷湧現
【明報專訊】多倫多?溫哥華?卡加利及滿地可等4個最大城市於近10年期間﹐單一家庭住屋與柏文住宅單位的重售樓價差額愈拉愈遠﹐去年12月的數字是差額平均達32萬元﹐是新高紀錄。報告指城市的住屋價於近10年來上升了九成﹐但柏文住宅於同期則只升了48%。
專家指,近10年有大批新柏文大廈不斷湧現﹐加上買獨立屋時很多時要以高價競投﹐都是造成差額擴大的原因。
根據Brookfield RPS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全國以溫哥華的差額最大﹐於2005至2014年底期間﹐該市的重售屋平均價上升了120%﹐至110萬元﹐但柏文住宅則只升價50%。
多市及卡加利市的差額較小﹐但不斷擴大。
柏文市場調查公司Urbanation的資深副總裁希爾頓布蘭德(Shaun Hildebrand)指出﹐加國城市的新掛牌住屋量﹐近數年一直下降﹐部分原因是業主恐怕將自己住屋出售後﹐買不到另1橦房子。
在那邊廂﹐新柏文大廈不斷湧現﹐主要原因是當局有份推動增加市中心人口密度。
安省華人地產專業協會副會長吳樹聲說﹐儘管住屋價近年飈升幅度較大﹐但華人買家始終首選買房子。若然未能負擔﹐有不少華人寧願將房子分租出去﹐靠收取租金來幫補繳付按揭。他指大多區的獨立屋愈來愈供不應求﹐故會繼續推高價錢。
他說﹐柏文大廈主要是沿地鐵線地區興建﹐儘管將陸續有新樓落成﹐但估計柏文住宅於未來數年不會跌價。近期柏文單位炒家﹐尤其是「短炒」減少了﹐由於政府要投資者交合併稅。但「長炒」仍在﹐投資者較多將之出租﹐等待價格最理想時才出售。
Menkes Developments Ltd.的銷售總監及總裁鄭啟釗表示﹐現時市面上供應一家數口家庭居住的3睡房柏文住宅單位不多﹐令到一些家庭人數多或需要較大居住面積的住戶﹐仍較多選擇住屋。然而﹐有發展商考慮到一些買家要求有較大面積的柏文單位﹐故於建築設計上特意將2睡房單位設於1睡房單位旁﹐讓買家可選擇購買兩個單位後將之「打通」變成1個面積有例如1300平方呎的單位。
鄭啟釗說﹐其實﹐近年買家對柏文住宅的需求不斷增加。房屋價飈升幅度更大﹐主要是供應減少﹐不是需求增加。
他指亞裔人士較多與父母同住﹐其中一些例如要經常往返中?加的「太空人」移民﹐由於無時間打理住屋而較多選購柏文住宅。另外﹐加國主流退休人士也喜歡出售其住屋而轉買柏文住宅來減少打理房子的家務﹐但他們會喜歡較大面積的柏文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