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先安內 習軟硬兼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致辭時表示,中國將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地區穩定,「無意與任何國家一爭高下」,又說世界各國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和平,「讓文明理性正義之花開遍世界」。這段話呼應個多月前副總理汪洋在美國所言,引領世界的是美國。證實汪洋並非失言,而是按照中央的對外口徑發言,而李、汪的言論顯示,中國的外交方略出現微調,至少在口頭上,北京不再強硬,而表態漸趨溫和。
近期北京在外交方面的緩和舉措確實有[可尋,對日方面,習安會後恢復了包括建立海上緊急聯絡機制等多項雙邊會談;對越方面,雙方都降低對抗的調門;即使對北韓,北京都一改之前的嚴厲態度,在北韓士兵越境殺人等敏感事件發生後,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未炒熱事件,並約束輿論,官方傳媒近期甚至罕見地對平壤的政經發展作出正面報道。
外交上的這種放軟身段,與內政的肅殺形成鮮明對比,在肅貪反腐不斷升級的同時,對異見聲音的打壓亦日趨嚴酷,高校、智庫都加強思想管控,官方傳媒更點名批判著名法律學者賀衛方等人。
由是觀之,外交上的緩和可能正是為了紓緩內部矛盾的張力。「攘外必先安內」也是中國傳統治國之道,內部鬥爭激烈時加劇外部矛盾,固然可某程度上轉移注意力,但內部矛盾太劇烈時也可緩和外部的矛盾,避免受內外夾攻。「文革」後期中共內部權鬥最激烈時,也是中國與外國建交的高峰期,1970年代初與美、日解凍,加入聯合國,數年間與50多國建交,就是一個明證。
既然是內緊外鬆,問題就來了,香港問題到底該算是內政還是外交?究竟是趨緊還是漸鬆。依筆者之見,香港既屬內政,也算外交,因為香港的特殊地位,是內外交匯之處,也是矛盾糾結所在,所以北京會軟硬兼施,硬的更硬,軟的更軟。